6.2.1 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018-06-07 16:47:15 作者:侯保荣等来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留下了无数的文物瑰宝。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体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军事等的发展水平,也是后人研究历史、文化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以及教育、启迪后来者的极其重要而宝贵的实物资料。


    作为世界著名的文物大国,中国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据2011年统计,国内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有41处,其中文化遗产26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还有一批重要遗产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1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2处。


    据我国文物行政部门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近80余万处(截至2010年),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00余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413处。目前我国博物馆数量已达到3500个,并继续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在世界博物馆发展史上是罕见的。馆藏文物有2616万件,其中一级文物有60000余件。故宫博物院藏品180万件,为全国博物馆之最。


    然而,历经了千百年沧桑和磨难,大多数文物由于自然环境的侵蚀和人为破坏,已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损坏,有些已经散失,有些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修复和保护。自然因素除突发性灾害外,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阳光辐射、霉菌繁殖等因素造成文物的腐蚀、风化、糟朽、褪色、腐朽等,如:金属文物的锈蚀、穿孔;竹木漆器的收缩开裂、扭曲变形、虫蛀霉变、糟朽;丝麻棉毛类文物的褪色、变色、霉变、脆裂甚至灰化;书画等纸质文物的变黄、变脆、霉变和脱胶;壁画彩绘类文物的潮解、酥碱、起甲、剥落和变色;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开裂等等。腐蚀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文物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急剧流失、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


    保护文物则是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文物性状和腐蚀机理,探索文物保护的材料和工艺,达到“修旧如旧”的审美效果,同时,减轻和延缓文物的腐蚀。文物腐蚀与保护是涉及政治、经济、历史、考古、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材料、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等自然科学的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


    文物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保护好文物,就是保护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支持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然而,各种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保存至今的大量文物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日趋严重的腐蚀病害加重了文物的损坏,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因此,为了避免文物的进一步腐蚀损失,挽回国有资产的损失,文物的保护成为文物收藏单位的首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