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接地气”的校长!
窦贤康离开武汉大学的那天,秋天的最后一抹暖阳正好沉寂,寒潮来到了...
吃一辈子放射线还活到100岁,原子弹功臣最后的遗愿是……
58年前的今天,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云敏:迈入基础研究大门的第一次“洗礼”
198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云敏刚博士毕业,就意外接到...
深度|师昌绪先生在材料腐蚀与防护学科的战略思想
师昌绪先生是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郑天亮:大展宏“涂”,护航大国重器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
政协委员:青年学者论文发表难,博士4%以下,硕士基本绝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曾参加一份核...
海洋院士(王军成、李华军、侯保荣)和曹德旺等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署文章呼吁!
“工科理科化”倾向正在对有关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造成严重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张勇教授:探索高熵合金 谱写材料新篇
材料是人类制造生产工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按生产...
院士:当他们不必忙于立项、评估、总结、汇报,不靠追评奖、争「帽子」谋名誉来提升社会地位、改善生活时,中国有望成为基础研究世界强国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
中科院院士:几乎没有任何研究课题会完全按照预期发展,一个很小的、意想不到的细节有可能彻底改变你的研究轨迹
2001年,唐本忠团队偶然观察到了这一有悖常理的光物理现象,从而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