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除传统散石防冲刷设计外,替代方案采用不同材料,在成本效益、采购便捷性及安装易用性上更具优势。这类方案在海上风电领域应用较新,相关设计与部署指南目前较为匮乏。
在欧洲,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多种替代方案,以明确其在不同工况、不同基础结构下的性能及潜在失效机制。制定可靠的替代防冲刷系统设计指南,需结合物理缩尺模型研究与现场验证,而可控实验室环境下的方案测试,为这一迭代过程奠定了基础。
替代防冲刷系统的防冲刷机理,在水利工程领域并非新概念,其海上应用借鉴了桥梁冲刷防护、海岸防护等其他水利工程领域的经验。欧洲承包商的研究重点,聚焦于海上风电常见的海洋环境条件及基础结构;与散石防冲刷系统类似,本文讨论核心为这些系统的防冲刷水力性能。
本章概述替代方案,涵盖所涉替代系统共有的安装、运行及维护要点,具体方案将在其他文案详细探讨。
2. 替代防冲刷系统概述
下表列出替代防冲刷系统,包含简要说明及试验类型(中型试验:约1:30比例水池试验;大型试验:约1:6比例Delta水槽波浪试验)。
人工植被(叶状垫)、混凝土块垫、石笼及压载填充垫这四种方案,在制造工艺、材料、重量及柔韧性上存在差异,但均具备共同特性——由可制成不同形状的单元(垫体、床垫式结构)组成,这些单元是防冲刷系统的基本构建模块。
此类防冲刷系统优势如下:
- 采购与制造:可现场制造,或在其他地点预制后用当地可用材料压载,采购方式灵活(需注意质量控制);
- 安装:系统单元(垫体)可通过海上起重机安装(散石防冲刷系统精准安装通常需落管船);单元可设计为比同等效果散石防护系统更轻便,所需作业更少或对重型设备要求更低;
- 可设计预安装及自部署系统,简化安装流程。
替代方案也面临独特挑战,主要涉及单元间精准定位以避免间隙,以及可能更复杂的维护策略。对设计者而言,关键是充分了解防冲刷系统性能,以设计出参数适宜(如重量、柔韧性、厚度等)且能承受设计荷载的系统。
表 1 欧洲承包商测试的替代防冲刷方案概述
|
防冲刷方案 |
作用机理说明 |
试验方法 |
|
人工植被 |
单桩基础周围的中型及大型试验;吸力桶导管架周围的中型试验。 |
|
|
混凝土块垫 |
混凝土块通过柔性连接件紧密连接形成的垫体。 |
单桩基础周围的中型试验。 |
|
石笼 |
|
单桩基础周围的中型及大型试验; |
|
压载填充垫 |
填充压载材料的不透水垫体。 |
单桩基础周围的中型及大型试验;吸力桶导管架周围的中型试验。 |
3. 安装方法
替代防冲刷系统在海底的安装多为受控过程,需使用相对轻便、简单的设备。多数系统在基础结构安装完成后安装,部分系统的同步安装方法仍在研发中;预安装应用较少,因需特殊设计才能避免或减轻基础结构安装对防冲刷系统的损坏。
下文概述安装方法及相关设备,特定系统的安装注意事项将在各系统单独章节详细讨论。
3.1 替代系统的后期安装
替代防冲刷系统后期安装可应用于单桩、导管架、电缆及管道等场景。需评估基础结构与防冲刷系统安装间隔期内的冲刷风险,必要时采取缓解措施。
3.1.1 通用安装方法
本项目研究的替代防冲刷系统由多个独立垫体组成,需分别安装。垫体制造完成并运输至已安装基础结构处后,通用安装流程如下:
1. 垫体最终组装并与起吊框架连接;
2. 起重机起吊并下放连接垫体的起吊框架;
3. 结合船舶起重机与潜水员、起吊框架GPS或遥控潜水器(ROV),将垫体定位在海底,确保精准放置;
4. 在海底释放垫体。
安装需使用的基础设备包括:
- 防冲刷系统单元;
- 起吊框架;
- 具备足够起吊能力的起重机;
- 用于垫体海底精准定位的ROV、潜水员或其他工具。
通常,DP2级(二级动力定位)船舶可完成(轻型)替代防冲刷系统安装。部分系统安装前可能需额外作业(如填充、布线),可在岸上完成(需足够甲板空间存放成品垫体)或海上完成(需额外设备及时间),具体取决于系统特性、可用甲板空间、特殊设备要求等因素。
3.1.2 起吊与搬运设备
不同方法、安装承包商、客户及地区的设备设计和规格可能不同,但所有起吊部件设计需具备足够安全系数,以应对:
- 空中及水中起吊荷载,及可能的双垫体同时起吊;
- 水中起吊的附加质量效应;
- 穿越飞溅区的影响;
- 恶劣环境下的多次使用;
- 垫体刚性导致的吊索(连接垫体与起吊框架)受力不均。
垫体安装可使用吊梁、机械起吊框架、多部署框架(可同时安装多个垫体)等多种起吊框架。垫体在海底的释放,通常通过机械释放(常需ROV配合)或液压释放实现,两种方式均能一次性释放所有挂钩/绑带。
3.1.3 垫体与起吊框架的索具连接
防冲刷垫体需通过足够强度的索具与搬运框架连接,确保作业安全简便。索具需按行业标准(如DNV等)检查、测试和认证,并依可靠作业规范设计;索具作业需由经培训、技术熟练且经验丰富的索具工,按索具设计方案执行。
搬运工具与垫体间需保持足够垂直间隙(尤其机械搬运设备,ROV可能需在下方作业)。需考虑船舶升沉运动及起重机类型(是否具备升沉补偿功能),这些因素决定织带吊索的合适长度。
索具设计需纳入足够安全系数,包括空中及水中重量的动态系数、附加质量系数及效应、含飞溅区影响的动态系数,以及垫体柔韧性导致的吊索(连接垫体与搬运设备)受力不均。
3.1.4 垫体在海底的放置
单个垫体在海底需相对彼此及结构精准定位,避免间隙(海床暴露)或过度重叠,这一点需在设计阶段考虑,因垫体水平安装精度存在限制(受系统、安装方法、工况等因素影响)。
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单个垫体间约0.10米的间隙可能导致泥沙显著流失。结合重叠区域范围(如延伸的土工织物),可初步估算最大水平安装公差(重叠范围+最大间隙尺寸);需注意,人工植被因柔性叶状结构,情况可能不同。
垫体海底精准放置,通常通过船舶起重机结合潜水员、ROV或起吊框架专用设备(GPS、摄像头)实现;防冲刷系统安装完成后,建议进行目视检查,尤其关注靠近结构处的垫体放置,确保系统与结构过渡紧密。
在基础结构(单桩、导管架等)周围,因起吊框架或起重机作业范围限制,垫体难贴近基础安装。对部分防冲刷系统,自安装系统或预安装防冲刷系统可能是更优选择,以确保过渡紧密。
3.2 自安装系统
替代防冲刷系统通常由大型独立单元组成,可通过创新安装方法优化流程,如使用自安装框架——将防冲刷单元连接到整体结构,整体下放至海底后展开部署,前提是先安装结构(单桩),再将框架下放至其周围(下图为系统示例)。
对吸力桩,可考虑将防冲刷系统安装与结构安装结合的其他方法。采用自安装系统时,垫体间连接方式使其稳定性与独立未连接垫体不同;评估系统稳定性需考虑自安装框架设计。
知名海工承包商通过大型试验,明确了自安装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自安装框架的下放与展开,最好在平静工况下进行,因强潮流会影响展开过程。
自安装系统尤其适用于人工植被垫等轻型防冲刷方案。
3.3 替代防冲刷系统的预安装
部分情况下,先安装替代防冲刷系统再安装结构更有利,可能出于物流原因,或因结构复杂导致防冲刷系统需覆盖的部分区域难以接近(如导管架结构)。
需重点考虑防冲刷系统与结构安装的公差:垫体单元在结构安装后需保持完整性,不建议(甚至不可能)让基础桩穿透防冲刷系统;同时需尽量减小垫体与结构间隙,防止桩体附近泥沙流失。对预安装系统,可能需采取额外措施缓解淘刷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