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及防腐措施
2016-10-25 12:25:33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网络 分享至:

58-151221092344495 

 

   (1)晶间腐蚀


    自20世纪20年代应用奥氏体不锈钢以来,发现这类钢焊接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时,离焊缝不远处会出现严重的晶间腐蚀。这是因为焊接时焊缝周围有一温度为450~800℃的过渡区(热影响区),这一温度导致沿晶界析出(Cr,Fe)23C6碳化物,从而使晶界区域的铬含量降低。由于铬的扩散较慢,贫铬区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恢复,使晶界附近区域的铬含量被降到n/8量限度以下,因而耐蚀性显著降低。


    近年研究证明,这种晶间腐蚀不仅仅发生在铬钢、铬镍钢中,在镍、铜、铝基合金中也会存在。晶间腐蚀的机制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①腐蚀与保证材料在该介质中耐蚀元素沿晶界区贫化有关;


    ②腐蚀由降低基体耐蚀性的表面活化元素沿晶界偏析所引起;


    ③腐蚀与沿晶界析出物低的化学稳定性有关。


    (2)防腐措施


    根据形成晶间腐蚀机制,工程上为防止晶界腐蚀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降低钢中含碳量;


    ②在钢中加稳定的碳化物形成元素(Ti及Nb),析出相应的特殊碳化物,消除晶间贫铬区;


    ③奥氏体不锈钢经1050~1100℃固溶处理,保证单相固溶体组织;


    ④对非稳定钢进行退火,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化,消除贫铬区,碳化物转变为Ti、Nb的特殊碳化物,保证耐蚀所需的固溶体含铬水平。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中国腐蚀与防护网http://www.ecorr.org
 
 
 
责任编辑:刘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