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已全面启动。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每次增选都为我国科研梯队注入新的领军力量。增选工作不仅全国科研界翘首以盼,密切关注着究竟哪些杰出学者能在这场激烈竞争中崭露头角,其候选人的地域分布情况,同样也备受各界瞩目。
此前,高绩(ID:gaojidata)从获国奖、一级学会负责人、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多个角度对2025两院院士增选进行展望,此次,高绩汇总了近5届(2015-2023)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注:统计两院公布的候选人名单的工作单位),看一看哪些地区有望新增较多的两院院士。
北京,占据半壁江山
高绩(ID:gaojidata)统计近5届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发现,北京不仅经济发达,也是全国最顶尖人才聚集的高点,以绝对优势位居榜首;“魔都”上海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城市,人才济济;江苏、湖北也是人才辈出。
高绩(ID:gaojidata)对近5届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工作单位进行统计分析,除北京和上海,江苏的院士储备人才较多,有近90位。
南京大学副校长周志华,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核心的机器学习理论、模型与算法研究,作出了系统性、原创性贡献,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引领性成果,而且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应用瓶颈。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等重要奖励,是2025年院士增选的有力选手。
为创建C9高校中第一个“人工智能学院”,从课程规划、招生方案到学生实训,周志华付出了大量心力。他领衔率先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在我国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领域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2023年,他当选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是1969年以来首位担任该职位的中国学者,为提升我国学界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满贯”学者,冲院士
纵观近年来历次院士增选,国家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奖是大批当选院士的“标配”。
三项奖励获奖名单中,二十余名学者已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同时,斩获何梁何利基金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奖,实现“院士标配”成果“大满贯”。其中,来自北京、江苏、山东的学者实力领跑。
(注:国家科学技术奖数据来源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布的名单,仅统计通用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数据手工收集整理,如有疏漏,欢迎留言补充。)
回复下载 关注“高绩”公众号,对话框回复“院士”,获取全国各省2025两院院士预测名单。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肿瘤内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徐瑞华教授,是肿瘤学领域的临床科学家,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影响力。
图源:广州日报
徐瑞华教授一直致力于开发新型抗癌药物以及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他开展了数十项全球性和区域性临床试验,大大延长了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同时,他还开展了一系列基础转化研究。
徐瑞华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奖及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共6项。获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阶平医学创新奖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成就奖。他还连续3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并连续6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即将揭晓,期待这些学者在这一年能够斩获新头衔,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继续引领科研领域的创新突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