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献需要做归纳整理吗?又该归纳啥内容?
2025-05-28 14:49:02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网络 分享至:

 

但是仅凭那你堪称3秒钟的记忆能力,不归纳整理是不是文献就百读了?


01

看文献需不需要归纳整理?

当然需要归纳整理,除非你记忆能力超群,能够在读研的某个瞬间,自己能凭“脑中记忆”找到原文献。但是,整理文献绝对不是说一定要多么细致、多么丰富、多么到位,这样做文献整理除了感动你自己,其他并没有什么卵用。

整理文献笔记的最大意义就是帮你快速精准定位到之前看过的某篇文献,让这些历史文献能够帮你解决当下遇到的科研问题。另外,整理文献还具备其他一些功能:比如寻找创新点、文献综述素材、写作素材等。


02

看文献归纳整理啥?

归纳整理啥,要看你读文献的目的是个啥,针对这个“目的”去整理,你现在关心啥就去整理啥。因此文献整理的侧重点和方法都不一样。


如果你连读文献的目的都不知道,那我建议你先不要读了,先把为什么读文献搞搞清楚,搞清楚目的再去干,搞不清楚目的读文献就是浪费时间。

常见的读文献目的、读文献建议和文献归纳整理方法如下:

1、了解课题组情况,熟悉研究背景。

适用对象:刚进组科研小白;

读文献建议:本课题组硕博大论文,经典的中文论文,尤其是综述类论文;

文献归纳整理按照研究方向分类,梳理课题组成员和相应成果。整理完后能够做到心中有一本课题组的成果账,导师擅长哪个方向?哪个方向投入多?哪个方向好出论文?哪位师兄牛逼?可以抱大腿,哪位师兄是混毕业的?可以学习混毕业野路子,摸清楚家底才能帮你找个靠谱的好方向。

2、初定方向,寻找创新点(研究切入点)。

象:科研新手,初步确定课题,寻找科研切入点;

读文献建议:领域top英文期刊为主,可以先follow领域内知名大牛的成果;

文献归纳整理:只关注文献提出的创新点,实现细节略读即可。哪些是本课题组具备研究条件/研究基础的?哪些是可以进一步修改二次创新的?哪些是可以拓展应用场景的?整理完之后能够帮你找到几个看似靠谱能做的创新点,哪怕没有这么清晰。 

3、方向基本确定,制定研究方案。

适用对象:确定科研切入点后准备实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试验方案等;

读文献建议:详读高相似性(研究对象、方法)文献—提供具体方案参考;其他文献均可提供思路借鉴;

文献归纳整理:关注文献中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目的、研究方法、变量设置、试验设置、数据种类及获取方法等。通过文献归纳整理,对自己的研究方案进行查漏补缺,帮助提升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全面性。研究方案做得好,甚至能实现做一波试验,发2篇SCI的效果。

4、科研遇到难题,寻找解决方法。

适用对象:研究推进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推进;

读文献建议:全部招数都用上!知网,Web of Science,GitHub,程序员联合开发网,YouTube,知乎,B站,甚至淘宝;

文献归纳整理:针对遇到的科研难题,整理不同文献对该问题的解决思路、解决方法、步骤、实现效果等。整理后对比不同文献,找到最贴合你问题场景,最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 

5、论文写作需要。

适用对象:论文撰写过程需要文献“凑数”;不会写,找参考例文、例句;

读文献建议:拟投稿期刊或本领域顶刊;

文献归纳整理:归纳整理研究主题和文中观点,支撑你论文中的观点。

6、跟进最新科研进展,保持科研敏感性。

适用对象:科研步入正轨后,有时间思考下一步研究方向;

读文献建议:本领域最新、最权威研究成果——最新发表顶刊或大佬动态;

文献归纳整理:整理文献中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看看自己能否follow?


03

文献归纳整理如何操作?

文献整理基本原则:删繁就简,不必雕花,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自己能凭“脑中仅存记忆”,通过整理记录能够找到原文献即可。

具体实操:简要在文献中记录,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争取五分钟内完成一篇文献整理工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