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连续在Nature和Science子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2025-05-22 14:24:02
作者:本网发布 来源:网络
分享至:
重庆交通大学2019届材料学院本科毕业生杨镇、陈盛如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发表学术论文。杨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届毕业生。本科期间从事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和研究,并将FTO薄膜做到商用水平。2019年被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至今,师从数理学部金奎娟院士。主要从事激光法制备氧化物薄膜,光致相变,和新型多铁材料的研究。主要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Small、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等本领域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共计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陈盛如,材料物理专业2019届毕业生。本科期间从事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学习成绩优良,培养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2019年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师从郭尔佳研究员,并于2024年6月取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围绕铁磁性钴氧化物薄膜的自旋态调控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目前,就职于中电海康集团-自旋芯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从事新型磁随机存储器MRAM的材料研发工作。随着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对复合材料性能需求的升级,传统“试错法”研发模式面临瓶颈:微观结构设计依赖经验、多尺度耦合机理不透明、全参数空间探索计算成本高昂。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的融合为材料科学提供了新范式——通过构建“物理仿真+数据驱动”的混合模型,实现材料性能的精准预测与设计优化。国际趋势方面,Nature等顶尖学术期刊持续聚焦“多尺度建模”、“AI+复合材料”等交叉研究前沿,ABAQUS 与 AI 技术融合驱动的复合材料建模与仿真创新研究正成为全球热点。由知名学者领衔的科研团队不断在多尺度机理剖析、智能化复合材料结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着复合材料技术向更高比强度、更优耐久性、更强多功能性等目标加速迈进。国家需求层面,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优先发展领域明确提出“面向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对优异力学性能、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和新结构的迫切需求,重点研究新材料的本构理论、破坏理论、多尺度力学行为、新实验与计算方法,新结构的力学设计与分析、安全寿命评估、多功能驱动的设计方法、智能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等。”学科发展维度,智能复合材料技术作为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正蓬勃兴起,众多头部企业对既精通复合材料核心技术,又熟练掌握多尺度仿真技巧与 AI 应用开发的复合型人才求贤若渴,相关岗位招聘需求持续井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