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据,各省差距有多大?
2019-08-22 09:34:13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青塔 分享至:

近日,对今年各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数据进行了整理,从总体立项数和立项金额,三类一般项目(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和重要项目(创新群体、重大仪器、重点项目和优青项目)等纬度,来看看今年各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哪些新变化。(严格按照依托单位的落地省份进行统计;数据较多,若有错漏,敬请留言指正)。


总立项数和立项金额
 
立项数和立项金额可以反映全国各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整体情况,这项数据可以看出各省基础研究科研工作者的整体规模以及整体的科研实力。总体而言,今年自科基金省份排名与去年变化不大,不过广东省今年进步明显,成为一大亮点。

根据统计,今年集中受理期,全国共有1400多家单位申报的项目获得立项,立项总数超42000项,总经费超过210亿元,总体数和总金额与去年相当。

从各省份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仍然毫无悬念地领先其他省份位居第1位,立项数共有 6605项,占比约为15.5%,占比与去年基本一致。不过今年北京的立项金额超过41亿元,去年增加了1.4亿元。江苏省共计立项4085项,总经费约为20.8亿元,立项数位居第2位,立项经费位居第3位。上海共计立项4047项,总经费约为21.84亿元,立项数位居第3位,立项经费位居第2位。

今年立项数进步最明显的省份莫过于广东省。今年广东省自科基金总数达到4021项,尽管仍然位居第四位,但相比2018年集中受理期,增加了549项,成为本次自科项目立项数进步最大的省份。随着广东省近几年对高等教育的巨大投入,可以预见的是,广东省自科基金立项数赶超江苏和上海将为时不远。

除了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外,立项数第5-10位分别是湖北、陕西、浙江、山东、四川、湖南,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这些省份基本上都是高等教育实力较强的省份。

从立项数较少的省份来看,主要包括河北、山西、贵州、新疆、内蒙古、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省份,不仅全省立项数少于500项,而且立项经费也少于2亿元,不及2018年国家自然科基金立项数前十位的任何一所高校。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省份都是没有布局教育部、工信部或中科院直属高校,获批的基金中,有相当数量还是只面向特定地区的地区基金。这项数据也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各省高校布局、科研规模和科研实力的巨大差距。
 
2.jpg

三类一般项目(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
 
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资助项目数最多的项目类型,支持的主要是从事基础研究且有一定科研基础的科研工作者。不过,考虑到我国各地区的差异,地区基金仅面向内蒙古、宁夏、青海省、新疆、西藏、广西、海南、贵州、江西、云南、甘肃以及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省份的特定地区的全职科学技术人员,以及援疆援藏科学技术人员申请。

三类一般项目的立项数据反映了各省从事基础研究中坚力量的规模。从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三类项目的立项数最多,达到5869项。江苏和广东立项数相当,分别为3827项和3825项。上海、湖北、陕西、浙江、山东、四川、湖南立项数位居第4位-第10位。

广西、河北、贵州、山西、新疆、内蒙古、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立项数较少。这些省份除河北和山西外,立项项目以地区基金项目为主。
 
3.jpg

重要项目(群体、仪器、重点和优青)
 
 
 
群体、杰青、优青等人才项目向来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类型,也是关注度最高的项目。重点项目尽管不是资助人才类项目,但竞争也非常激烈,能入选者基本也是院士、长江、杰青等大牛级别科学家。

四类项目的立项数基本可以反映各省高水平科学家的数量。

从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仍然毫无悬念位居各项第1位,而且四类项目立项总数高达405项,处于绝对领先位置。上海位居第二位,总数为194项,江苏位居第三位,总数为144项。第4位-第10位分别是广东、湖北、浙江、陕西、安徽、天津、四川。

令人担忧的是,河南、甘肃、山西、河北、江西、广西、贵州、新疆、内蒙古、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等全国13个省份四类项目立项数不足10项,其中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四类重要项目均为0项。这份统计数据无疑反映了中国各省份的高等教育实力,同样也可以看出各省份在高端科研人才上的巨大差距。
 
4.jpg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来看,目前全国各省高等教育和科技实力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省份相比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大优势;在地区基金、基金委与各省联合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差距有一定程度缩小,这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基础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比较令人担忧的是,各省高水平科学家数量差距巨大,而且从几年数据来看,这种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一方面,国家和各地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国家在各类人才计划和人才项目评选上,在同等条件下,应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学者倾斜,尽可能避免全国各地高层次人才差距越拉越大。此外,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说,也应尽最大力度引进和培养青年拔尖人才,建立各种机制,促使他们发挥潜力,进而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