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应该如何面对危机
2019-05-24 15:30:50 作者:武晓耕 来源:期刊说 分享至:

近几日,“华为”、“备胎”计划、“极限施压”等成为大家的焦点话题,学术期刊界也不例外。昨日就看到一个群里在热议这个话题,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到大家的焦虑,焦虑的背后甚至还有隐隐的慌乱和惶恐。有这种情绪很正常,因为包括笔者在内的期刊人确实不知道如何面对危机。笔者就此问题大致梳理了一下思路,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1.jpg

 

第一,加强与期刊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微信公众号“宁南山”发表的文章“美国禁令与华为极限生存简析”中提到,华为手机的重要供货方ARM,虽然由日本软银控股,但因为其使用到了美国知识产权,同样也受到了美国的管辖。这对笔者有很大的启示,以往我对一个公司的理解更多的是控股方,对于知识产权管辖很少关注。此次华为事件,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知识产权”的巨大威力。


2.jpg

 

再看我国的学术期刊,绝大多数的英文期刊都在与国外出版公司合作,在这个过程中,版权的归属是否会产生异议?即便期刊和论文的版权有过规定,那么相关的数据、图片、表格甚至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是否存在版权问题?在微信、微博、推特、Facebook等多平台分发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知识产权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要深入研究。要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只靠我们编辑是不够的,必须引入专业的、高水平的、有国际背景的法律从业者和知识产权研究者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学术期刊真正实现国际化,这也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应有之意。


第二,虚心向国外同行学习。国外的期刊出版比我们强,向强者学习我们才能更强。以往,我们似乎习惯于以客户的姿态,听国外出版商或数据服务公司介绍他们的产品。现在,我希望能有机会深入了解国外同行的工作机制、人员选聘、资本运作甚至盈利模式等。他们不应该只是我们的产品提供者或业务服务者,更应该成为我们的老师。


这些公司大都会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员工,他们也是中国期刊人的一部分。这些人学历高、英语好、具有国际视野,相当一部分还有海外留学背景,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期刊界的优秀代表。相信他们会成为我们的好老师。当然,我们并不排斥向“纯老外”学习,交朋友嘛,越多越好喽。即便华为在美国的如此重压之下,任正非还是真诚的感谢了美国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期刊界也应该张开手臂,向所有能帮助我们的人发出邀请。


第三,创办更多的英文期刊。美国为什么要向华为施压?因为他们害怕华为。为什么害怕华为?因为华为足够强大。相比去年的中兴,华为为什么能够正面迎战?还是因为强大!强大到很多公司,甚至一些国家离了华为,通信系统就玩不转了。


交流和融合是世界的大趋势,即便走一段弯路,这个趋势也是不会变的。我们办英文期刊就是因为英文是世界通行的学术语言,办英文期刊可以更好的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宁笔老师曾经在很多会上说过,中国应该有1000本英文期刊,我完全支持这个观点。只有我们达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体量,才能有抗压的能力,才能有谈判的底气。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创办更多的、更优秀的英文期刊。


3.jpg

 

第四,提升期刊编辑的自身能力。我以前曾在文章中提到,期刊界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现在,我觉得,要吸引优秀人才,首先要将自己变成“人才”。目前正处于我国学术期刊大发展的前夜,只要我们找准位置,埋头苦干,不敢说“人才”,当个“专才”是没问题的。而且,期刊界一直也不乏人才。放眼望去,老中青三代,都有很多“优秀人才”的代表。他们都在为中国期刊事业的发展扎扎实实的努力奋斗着。我们要有从我做起、由我开始的勇气和魄力!

 

曾经,我听过一句让我热血沸腾的话“中国强大,有我”。

 

 

 

今天,我希望我们每一个期刊人都能在心中喊出“期刊发展,有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