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八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在贵州隆重召开
2021-10-29 17:06:01 作者:王 元 来源: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分享至:

2021年10月16日,中国·贵州,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工构造物耐久性技术行业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防腐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耐蚀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承办的“2021第八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暨2021第二届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与设施服役安全大会”在贵州群升豪生大酒店隆重召开!共有近600名来自国内外腐蚀防护领域及材料领域的院士、专家、业内精英人士、企事业单位领导及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创新·延寿·突破·发展”。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会议现场


中国工程院侯院士侯保荣、德国科学院院士Friedrich Widdel,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王福会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晓刚教授、秘书长杜翠薇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赵景茂教授、刘建华教授,上海大学董瀚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崔洪芝教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赵永庆副总工程师,中交四航研究院有限公司范志宏所长,清华大学凌云汉教授,青拓集团研究院江来珠院长,中山大学李伟华教授、孟国哲教授、曹发和教授、刘法谦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刘智勇教授、肖葵教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闫永贵研究员,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何卫平主任,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张文锋总工程师,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范益副院长、尹雨群副院长,航天一院703所邹士文高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李金龙研究员、赵文杰研究员、赵海超研究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冷发光研究员,钢标委会钢筋分委会王玉婕高工,贵州大学向嵩教授,四川大学毛江鸿教授,四川北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张豫副总经理,华南理工大学高岩教授,天津大学王吉会教授,上海电力大学张俊喜教授,上海海事大学李文戈教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陈飞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陈守刚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林修洲教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孙志华研究员,青岛科技大学李少香教授,沈阳建筑大学万晔教授,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曹建平首席工程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段继周研究员,南昌航空大学刘光明教授,杭州本创科技有限公司徐小梅高工,中国计量大学卫国英教授,东北大学李花兵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企业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沈阳明科控制腐蚀技术有限公司、宁波科鑫腐蚀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的众多代表,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四海防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现修、北京丰盈环蚀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为锋,理事单位维希艾环保新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卫锋、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甘志宏等众多的企事业单位领导、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与会专家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顾问、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东北大学教授王福会主持。王福会教授对大会主席李晓刚教授、侯保荣院士及其他所有参会嘉宾表示了诚挚的问侯!并对侯保荣院士荣获世界腐蚀组织(WCO)颁发的首届世界腐蚀成就奖表示高度的评价与祝贺!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王福会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致开幕辞。侯院士祝贺“2021第八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暨2021第二届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与设施服役安全大会”顺利召开,同时对每年一届的“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给与了高度的肯定与评价!并感谢所有业界人士对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为中国的腐蚀与防护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侯保荣院士致开幕辞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李晓刚致欢迎辞。李晓刚教授对全体参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随后,大会顾问王福会教授宣布大会开幕,大会进入了主旨报告阶段。


10月16上午,大会主会场报告环节由上海大学董瀚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崔洪芝教授主持。在每一个主旨报告之后,均由主持人为主旨报告人颁发大会主旨报告纪念证书。


Friedrich Widdel院士、李晓刚教授、董瀚教授、崔洪芝教授、赵永庆副总工程师、金伟良教授(毛江鸿教授代讲)、熊建波副院长(范志宏所长代讲)、凌云汉教授、周峰副所长(于强亮博士代讲)、江来珠院长分别作了《From overall biodegradation to the players in marine microbiology》、《材料自然环境腐蚀本质与联网观测》、《稀土耐蚀普碳钢原理与技术》、《耐磨蚀涂层材料设计及应用》、《耐蚀钛合金研制及其应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电化学方法的最新发展》、《海洋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智能化运维策略》、《事故容错FeCrAl合金的原位改性及耐蚀快速评价》、《金属缓蚀剂与防腐涂层》、《高氮不锈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的主旨报告。


Friedrich Widdel院士报告关键内容:Marinemicrobiology originally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large-scale (global') processes. This lead to anunderstanding of the overall cycles of carbon and other bioelements inparticular in the open water. When later also the individual players' and specific reactions became ofinterest, approaches from other areas of microbiology such as nucleic acidresearch, physiology and metabolism became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marineresearch. They indeed deepe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and metaboliccapabiliti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s in the open water and sediments. Thispresentation will comment on some approaches and present a few examples.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Friedrich Widdel院士作报告


李晓刚教授对材料和腐蚀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指出材料的本质是能量,材料源自于宇宙,升华于人类。腐蚀的本质是元素的再分布,本质是能量转换。重点强调了大数据技术对目前腐蚀研究的重要性。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李晓刚教授作报告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董瀚教授为李晓刚教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董瀚教授重点分析稀土在钢中以复合夹杂物,界面偏聚,锈层致密等多种形态存在,稀土多形合金化的结果可以促使普碳钢具备良好的耐大气环境腐蚀性能。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董瀚教授作报告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崔洪芝教授为董瀚教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崔洪芝教授报告针对海工装备领域大量工作在腐蚀、磨损、冲击等严酷环境下的关键件表面损伤严重的难题,提出了耐蚀耐磨涂层一体化协同调控思路,设计了涂层多级多尺度结构及成分体系,开发了高能束熔覆技术及高通量制备和测试平台,提高了涂层耐蚀、耐磨、减摩等性能,实现了工程化应用。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崔洪芝教授作报告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董瀚教授为崔洪芝教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赵永庆副总工程师认为耐蚀钛合金是钛合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已在化工、舰船、石油勘探等领域获得了大量应用。他综述了我国耐蚀钛合金的研发和应用情况,包括酸碱环境使用的耐蚀钛合金、乏燃料后处理工程用的耐蚀钛合金、石油管道用的耐蚀钛合金、海洋工程舰船领域应用的耐蚀钛合金等,提出了耐蚀钛合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于我国耐蚀钛合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董瀚教授为赵永庆副总工程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金伟良教授(毛江鸿教授代讲)报告围绕混凝土结构全寿命周期耐久性能劣化、提升和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以电化学方法实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提升与控制为研究手段,开展电化学过程中多重物质在混凝土内的传输机理与耦合效应、结构耐久性能提升的电化学作用与效应、结构全寿命耐久性能控制判据与维护方法和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耐久性能设计与评估方法等研究内容,提出基于耐久性的混凝土结构多重目标性能提升和控制方法,形成全寿命周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提升与控制的理论体系。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崔洪芝教授为金伟良教授(毛江鸿教授代领)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熊建波副院长(范志宏所长代讲)指出开展针对海洋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的智能化运维技术研究,加强已服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长期耐久性的后置式检监测技术及数据采集工作,结合大数据和云技术开发健康数据库与评估软件,最后结合混凝土结构修复提升技术,组建集耐久性智能感知、评估及维护技术为一体、具有自学习能力的混凝土耐久性运维系统,不仅有利于维护和提升现有工程的有效使用寿命和安全服役状态,而且对提升国内行业领域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推动交通强国国家战略建设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崔洪芝教授为熊建波副院长(范志宏所长代领)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凌云汉教授表示自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耐事故燃料(ATF)的概念在核能领域引起了相当大的研究关注,为了提高当前轻水反应堆中核燃料包壳系统的事故耐受性,FeCrAl合金被建议为一种候选的替代锆合金的包壳材料。针对反应堆中该材料潜在的失效问题,他提出表面改性提高合金耐腐蚀性能及评价的快速方法,期望形成一种原位制备和表征的新手段。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董瀚教授为凌云汉教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周峰副所长(于强亮博士代讲)强调金属的防腐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团队依托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材料的摩擦磨损与腐蚀防护的应用需求出发,开展分子定制的功能材料:基于表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设计思路的研究思路,设计并制备各种功能化的缓蚀剂。缓蚀剂可以有效的抑制金属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将缓蚀剂引入涂层中,设计得到的防腐功能涂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考虑到实际的应用需求中,金属部件表面的防污、防冰及润滑需求,在这种防腐涂层的基础上设计并配套了相应的防污涂层、防冰涂层和润滑涂层,发展了一系列的功能防护一体化涂层,开展了一系列的示范涂装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跟经济效益。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董瀚教授为周峰副所长(于强亮博士代领)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江来珠院长介绍了QN系产品开发历程和QN2109在海洋环境下的耐蚀性能,包括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实海挂片,并和316L,317L,2205等钢种做了对比分析,同时对第二相诱导点蚀机理做了探讨。QN2109凭借优异的耐蚀性相比316L,317L更适合在海洋领域使用。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董瀚教授为江来珠院长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现场提问交流


10月16下午,大会主会场报告环节由东北大学王福会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华教授主持。在每一个主旨报告之后,均由主持人为主旨报告人颁发大会主旨报告纪念证书。


李伟华教授、刘智勇教授、闫永贵研究员、何卫平主任、张文锋总工程师、曹发和教授、范益副院长、邹士文高工、李金龙研究员、冷发光研究员、王玉婕高工、孟国哲教授、向嵩教授、张豫副总经理分别作了《海工混凝土结构智能靶向阻锈技术》、《耐腐蚀断裂型高性能钢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深海电化学保护设计技术》、《腐蚀监测技术在航空装备的应用研究》、《海洋构筑物腐蚀与防护监测技术及应用》、《基于扫描探针技术的现代腐蚀电化学研究初探》、《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耐候桥梁钢腐蚀地图研究及应用》、《运载火箭材料临海贮存寿命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多种海洋环境因素下材料磨蚀损伤行为和抗磨蚀涂层研究》、《喷射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标准促进钢筋混凝土用耐蚀耐候钢筋的发展》、《混凝土钢筋表面氧化皮的致密化处理及其防护性能研究》、《磷化工复杂酸环境工业腐蚀及904L耐酸性能强化》、《新型绿色海洋防腐新材料——水下粘弹体》的主旨报告。


李伟华教授报告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海工混凝土结构腐蚀现状及原因;氯盐环境下混凝土中共存阴离子与氯离子竞争吸附机理研究;智能靶向阻锈技术-以超分子水滑石为前驱体,基于水泥水化产物同质异构及纳米银特异性识别氯离子特性,构建氯盐腐蚀靶向识别、治理与阻锈防护协同机制,有效解决混凝土中阻锈剂因水化过程团聚、降解,对混凝土基体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的难点问题,实现环境适应、氯离子干预、钢筋防护功能的集成与协同,旨在为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安全防护;靶向阻锈剂对水泥基材料物相组成及微结构影响机制研究。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王福会教授为李伟华教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刘智勇教授报告介绍了耐腐蚀断裂型钢的开发理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升海工装备的腐蚀寿命与安全性提供基础和理论支撑。据研究发现,严酷海洋大气环境和海水环境均可以导致高强海工钢腐蚀断裂问题,其中以污染海洋大气、热带海洋大气和海水中较强阴保条件下的腐蚀断裂敏感性最高。劣化微观组织和大尺寸夹杂物等缺陷会加重腐蚀断裂风险。但不同环境和组织状态下高强海工钢腐蚀断裂的微观机制具有相似性,其均受金属表面位错-电化学的交互作用机制控制,宏观上表现为腐蚀断裂受到阳极溶解和氢脆(AD+HE)效应的耦合控制。通过协同抑制不同微观机制导致的AD+HE效应,建立了抗EAC工程用钢的二元法设计与调控理论。依据该理论研发了系列抗SCC型和抗CF型低合金高强工程用钢,发展了多种专用评价技术,并获得广泛应用。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王福会教授为刘智勇教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闫永贵研究员指出随着海洋战略的实施,未来深海装备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在深海环境下,腐蚀控制是装备全寿命周期服役的关键。实践已经证明,涂层加电化学保护是最为可靠最为经济的腐蚀控制措施。从腐蚀电化学的角度,与浅水环境相比,深海环境具有其独特的环境特点,这也导致材料在深海环境下独特的腐蚀行为。他的报告结合电化学保护的设计原理,着重分析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结合常规的电化学设计方法和多种材料在深海的腐蚀积累数据,分析长寿命服役后牺牲阳极的消耗特点,提出深海环境下电化学保护的设计思路,以及根据深海试验的情况提出深海电化学设计的前期关注点和实施的方法。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王福会教授为闫永贵研究员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何卫平主任以航空装备在新的使用环境、使用模式下出现的腐蚀问题高发频发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内外装备由于腐蚀导致的维修费用增加、出勤率降低等现实问题,提出开展实时在线腐蚀监测可为装备视情维修提供数据支撑,避免过维修、欠维修,是降低腐蚀维修成本、提升出勤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他站在航空设计者的角度,根据新一代装备基于健康管理的新型设计理念需求,从腐蚀监测技术基本原理和功能出发,图文并茂地讲述了监测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军事效益等,还辅以大量真实案例,系统性地探讨了长期制约监测技术应用于航空装备所必须需解决的“大气薄液膜环境下的低导电高阻涂层阻抗精密测量技术”、“复杂环境下的电磁兼容、耐振动冲击、耐高低温设计”、“轻量化、小型集成化设计”等卡脖子技术的解决方案,给出了监测技术在航空装备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各阶段的实施流程、应用方法等,还分享了605所自研的腐蚀监测系统应用于飞机上的成功经验。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王福会教授为何卫平主任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张文锋总工程师认为由于严酷的海洋环境,处于其中的海洋构筑物难免会遭受腐蚀破坏,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海洋构筑物腐蚀与防护监测技术可有效跟踪构筑物的腐蚀与防护状况,是尽早分析构筑物腐蚀破坏因素的有效手段,可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必要条件,对于保障构筑物耐久性、安全性、使用性和降低后期维护费用有着重要意义。他详细介绍了海洋构筑物腐蚀与防护监测技术的技术背景、核心组成和技术原理、典型腐蚀与防护监测技术、监测数据评估方法、相关技术的工程应用情况等内容,并提出腐蚀与防护监测技术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同时展望了腐蚀与防护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

王福会教授为张文锋总工程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曹发和教授围绕电化学电荷转移和传质过程基本方程,以及经典腐蚀电化学研究过程存在的困境,开展了典型金属耦合非平衡腐蚀反应的定量分离分析,结合中间物种检测及原位谱学技术,提出建立以电化学/化学反应为研究对象的腐蚀研究范式,发展具有空间分辨的原位腐蚀研究方法,建立现代腐蚀电化学。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王福会教授为曹发和教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范益副院长报告的主要内容是钢材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腐蚀程度有所不同,针对耐候钢与其服役环境适配性的问题,以典型耐候桥梁钢为例开展了腐蚀地图绘制的研究,在全国各地的腐蚀试验站及川藏铁路沿线已建或待建桥位点开展了腐蚀挂片试验和腐蚀电流在线监测,得到了自动采集腐蚀电流数据及环境参数数据的方法,建立了高精度耐候钢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绘制得到了耐候钢全国腐蚀地图。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王福会教授为范益副院长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邹士文高工介绍了运载火箭材料及产品服役特性要求和贮存寿命评估的技术特点,剖析了航天产品临海服役的弱盐雾环境特点。从金属腐蚀和非金属老化两个方面概述了材料失效机理与特征参数: 环境应力与载荷分析、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分析、薄弱环节及失效表征参数。总结了当前工程研制中面临的寿命评估技术难题和认识误区,介绍了多级次加速贮存寿命评估方法及工程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刘建华教授为邹士文高工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李金龙研究员认为摩擦磨损和腐蚀是装备损伤和故障的两个主要原因,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均占GDP的2-4%。磨损与腐蚀强耦合作用损伤机理更为复杂,导致的材料损耗速率成倍增加。他的报告介绍了海水环境、深海高压环境、海洋大气暴晒和微动载荷等多种海洋环境因素和工况下金属结构材料和涂层的磨损与腐蚀协同损伤行为和机理。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基于多相复配润滑、非晶纳米晶结构耦合和表界面优化,实现高强韧多功能一体化氮碳化物硬质涂层的设计、可控制备和表面微结构修饰。采用动态摩擦与电化学信息原位测量,研究力学场和化学/电化学场耦合作用下材料表面微结构演变和磨蚀动力学规律,阐明磨损与腐蚀交互作用规律和机制。拓展硬质涂层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磨损与腐蚀学理论,开发硬质抗磨蚀涂层材料在海工装备领域获得应用。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刘建华教授为李金龙研究员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冷发光研究员主要介绍喷射混凝土概况;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喷射混凝土标准;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刘建华教授为冷发光研究员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王玉婕高工对我国钢筋混凝土用钢目前的整体现状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具有耐蚀耐候性能的耐蚀钢筋、不锈钢钢筋、碳钢-不锈钢复合钢筋、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镀锌钢筋等产品标准进行了讲解。同时,她还对我国钢筋混凝土用钢领域目前正在开展的ISO国际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分享。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刘建华教授为王玉婕高工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孟国哲教授认为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钢筋的长寿命服役是一个学界、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受成本因素影响,长寿命不锈钢钢筋的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围绕着这个问题,他们通过钢筋表面处理技术以实现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效果。本次报告为大家展示了在这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刘建华教授为孟国哲教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向嵩教授主要汇报了硫酸法湿法磷酸制取过程中存在的装备腐蚀特点及耐蚀材料的筛选,含氟高温浓硫酸对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以及副产物氢氟酸对不锈钢腐蚀特点。重点针对耐蚀材料高镍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展开汇报其在含氟强酸下的钝化膜形成、稳定、溶解演变行为及稳定性的内在规律和钝化膜破裂的作用机制,904L不锈钢在氢氟酸溶液中的腐蚀机理以及钝化膜特性、高温浓硫酸中加入氢氟酸对于钝化膜的微观组织影响、敏化处理904L不锈钢其晶间腐蚀机理、以及运用激光熔覆、低温渗氮和超声滚压等表面改性技术对904L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等。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刘建华教授为向嵩教授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张豫副总经理认为海洋腐蚀环境包含大气区、浪溅区、潮差区、全浸区、泥土区五个区带,其中浪溅区、全浸区、潮差区为腐蚀最为严重的部分,对于全浸区目前成熟的方法是采用阴极保护,而浪溅区及潮差区采用涂料、复合包覆层等方式,但各有缺点。粘弹体因其特有的冷流特性,特别适合于环境多变的现场工况。本次报告重点介绍的水下粘弹体复合防腐结构与作用。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刘建华教授为张豫副总经理颁发大会主旨报告证书


10月16日下午6点半左右,主会场会议完美收官。各位院士、专家发言及报告非常精彩,现场提问、交流互动热烈,分别就各科研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享与探讨。


10月17日,大会继续进行,会议由“海洋材料腐蚀行为及机理、海洋耐蚀新材料及新技术、电化学保护与应用、微生物腐蚀与生物污损、涂层与表面处理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腐蚀防护、能源设施腐蚀防护、航空航天装备腐蚀防护、先进轨道交通腐蚀防护、桥梁设施腐蚀与防护、耐蚀钢专场、2021第二届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与设施服役安全大会专场”十二大议题的六个平行分会场构成。国内腐蚀防护领域及材料领域专家就各分会场议题方面的应用现状、研究进展、改进措施、技术创新、成果突破、产业发展等等进行了全面地报告。


在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充分利用会议的茶歇时间,就专业方向、技术问题等相互交换意见,同时参观了十几家领域内知名企业展出的先进产品、技术和测试仪器等,展会现场异常火爆。


总体来说,本届会议非常成功!在这种疫期肆虐、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大家能齐心协力、积极参与、作报告、学习交流,实属难得,在此感谢全体参会人员的支持与会务人员的辛苦付出!本届会议依旧保持着高规格、大规模的风格,无论是主会场还是分会场,报告质量高、干货多,得到了众多业界人士的好评!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届会议——2022第九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暨2022第三届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与设施服役安全大会的盛势来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