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公布25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2016-02-25 13:40:25 作者:本网整理来源:
    前几日,中国科学院召开“十二五工作进展新闻发布会”,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介绍,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中科院组织对研究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和5年创新绩效进行全面检验,辨别研究所重大产出和核心竞争力,遴选出25项院通用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这25项包括量子通信、高温超导与纳米材料和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与调控等。
 
    1、拓扑绝缘体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牵头研究单位是物理研究所
 
    首次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可在室温下存在的三维强拓扑绝缘体,并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合作攻关,首次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从理论研究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都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
 
    2、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机制,牵头研究单位是动物研究所
 
    揭示RNA甲基化对细胞重编程的调控作用机制;首次通过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建立再生医学相关动物模型与细胞模型;获得标准化、规模化的治疗用种子细胞,并开展细胞治疗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估。
 
    3、量子通信,牵头研究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系统地发展了光量子操纵技术,创新性地应用于量子信息处理领域多个研究方向,推动量子通信朝着高速率、远距离、网络化方向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原创成果,多次入选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量子通信已成为我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尖端技术。
 
    4、以粲物理、中微子物理为代表的粒子物理研究,牵头研究单位是高能物理研究所
 
    利用北京谱仪BESIII实验观测到带电Zc(3900)信号,揭示其中至少含有四个夸克,可能是科学家们长期寻找的一种奇特粒子,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Zc(3900)位列美国物理学会评选出的2013年国际重大物理成果榜首。2014年又发现另一个带电的新共振结构Zc(4020)。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精确测量了振荡振幅,被认为是“中微子物理的一个里程碑”。该结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12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之后完成中微子质量平方差的测量、更高精度的θ13分析、惰性中微子分析。
 
    5、液流储能关键材料与新技术,牵头研究单位是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储能技术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连续、不稳定的瓶颈。大化所研发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寿命长、储能规模大、安全可靠、环境友好,且已解决了关键材料、电堆和储能系统集成等关键问题。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6、同余数问题与Langlands纲领问题研究,牵头研究单位是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数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在“千年数论难题”同余数问题研究上,证明了对任意给定K,均存在无穷多个本质素因子个数恰为K的同余数,有国际同行认为:“此项工作是这个数论最古老问题的里程碑”。在21世纪最重大的数学难题之一Langlands纲领研究方面,彻底解决了theta对应理论三个基本问题及典型群重数一猜想。
 
    7、深紫外晶体器件、激光光源及应用,牵头研究单位是理化技术研究所
 
    在世界上率先突破非线性光学晶体KBBF大尺寸生长技术和精密化、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技术,以此为核心研制出8种国际首创的科学仪器,创新了该波段前沿研究的运转模式,是我国自主研发高精尖仪器的成功范例。(微信公号ID:fzwb_52165216)
 
    8、纳米绿色打印制版技术,牵头研究单位是化学研究所
 
    从源头解决印刷制版过程的感光废液、版基电解氧化的电解废液、溶剂型油墨的VOC排放等三大污染问题,形成包括纳米绿色版基、绿色制版和绿色油墨的完整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被誉为可与汉字激光照排相比的重大技术突破。成果已应用于印刷电子、3D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及绿色印染、建材等重要产业领域。
 
    9、真核膜蛋白和蛋白质复合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牵头研究单位是生物物理研究所
 
    解析了染色质双螺旋高清晰三维结构,是目前最有挑战性的结构之一;阐明细菌内毒素转运与组装机理,为研发攻克“超级细菌”的新型抗生素铺平了道路;揭示了手足口病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及感染的分子机制,为新型药物和疫苗研发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研发方向。
 
    10、突破钍基核能系统关键技术,牵头研究单位是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TMSR专项在原型系统与关键技术研发上“从无到有”实现全面突破,完成10MW固态燃料熔盐实验堆工程初步设计并获得国家核安全局Ⅱ类实验堆批复,实现关键新材料中试规模制备,为建设世界首座实验堆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
 
    11、神经疾病靶点研究,牵头研究单位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构建了有自闭症表型的转基因猕猴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脑疾病提供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发现多巴胺受体在抑制神经炎症中的关键作用,为选择合适靶点,有效延缓脑衰老乃至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为脑疾病防诊治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12、G蛋白偶联受体(GPCR)药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牵头研究单位是上海药物研究所
 
    GPCR是最重要的药物靶标蛋白家族。研究人员建立国际一流水平的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平台,实现我国GPCR晶体结构测定零的突破。攻克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多个科学难题,在靶向GPCR的药物研发方面已有3个先导化合物进入临床前研究,并实施技术转让。
 
    13、大型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牵头研究单位是电工研究所
 
    该项目是我国自主创新的蒸发冷却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大容量等级的大型水轮发电机,标志着我国大型电力装备研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运行4年多经济效益明显,研究成果为国际首创,技术内涵属原创性,是冷却技术的重大突破。
 
    14、高温超导与纳米材料,牵头研究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首次突破麦克米兰极限,证实了铁基超导体是一类新的非常规高温超导体。同时,在纳米结构单元的可控合成方法学、组装及宏量制备及器件特性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
 
    15、分子反应基础与器件,牵头研究单位是化学研究所
 
    石墨炔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半导体性能,在信息技术、电子、能源、催化以及光电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前景。科学院的该工作首次在铜表面上合成了具有本征带隙sp杂化的二维碳的新同素异形体——石墨炔,开辟了人工化学合成碳同素异形体的先例。此项研究引领国际学术界研究,并获得商业界的广泛关注。
 
    16、工程金属材料的结构纳米化科学与技术,牵头研究单位是金属研究所
 
    发现纳米孪晶强化效应,开辟了纳米孪晶材料研究方向。提出了纳米孪晶强化新原理。开创了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和梯度纳米材料研究方向,大幅度提升材料综合性能。发现了金属中超硬超高稳定性新型纳米层状结构。
 
    17、植物碳氮代谢和性状改良,牵头研究单位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发现了调控植物发育进程及分配能量与物质的关键机制,绘制了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的精细图谱并揭开驯化和起源之谜,阐明了控制水稻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分子设计辅助育种,为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8、生物灾害爆发机制与控制,牵头研究单位是动物研究所
 
    破译了飞蝗全基因组图谱并解析其群聚的遗传基础,揭示了蝗灾散居型和群居型相互转变启动与维持的分子调控机制;提出重大外来入侵种共生入侵与返入侵学说;建成产能最大的昆虫病毒农药生产基地,获得新农药证书11项,累计推广约9千万亩次,减少化学农药使用9千吨。
 
    19、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与调控,牵头研究单位是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通过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物的人群暴露机制和健康危害的分子机理,提出我国环境与健康研究的路线图,为我国区域疾病高发的环境污染寻因和健康保障技术的研发奠定理论与方法基础。
 
    20、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牵头研究单位是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是我国首次以重大科学发现为主要目标的系列科学卫星计划。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2015年12月发射,工作正常并获得科学数据。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暗物质卫星也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广泛关注。
 
    21、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由物理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
 
    物理所和中科大组成的团队在铁基超导体研究中做出了大量原创性工作,荣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激发了世界范围内新一轮高温超导研究热潮。Science杂志刊发了题为“新超导体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的专题评述。(微信公号ID:fzwb_52165216)
 
    22、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奖项目: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由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
 
    甲醇制烯烃技术打通了由煤制取烯烃的新路线,实现世界上首次甲醇制烯烃工业化, 引领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该技术共许可20套工业装置,预计拉动投资2500亿元,9套已经投入运行。该技术对优化我国化工产业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由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
 
    构建了我国生态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网络平台建设的理论体系,积累了我国唯一的生态系统变化定位观测数据资源,有效组织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及其示范模式、现代农业高效生产的集成研究,二十多年来为系统解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升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和综合研究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2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由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
 
    上海光源是居国际前列水平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以来稳定高效运行,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研究平台。
 
    25、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超导托卡马克创新团队
 
    聚变能是人类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科院超导托卡马克创新团队针对未来建商业聚变堆所涉及的聚变科学前沿开展攻关,自主设计、建造了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了长脉冲高温等离子体运行,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世界聚变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贡献,使我国超导托卡马克研究走到世界前沿。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中国腐蚀与防护网http://www.ecorr.org.cn/
 

责任编辑:王元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62313558-801
邮箱:ecorr_org@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