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ㅣ文物瑰宝无价 腐蚀损失无法计量 中华文明璀璨 文物保护迫在眉睫
2017-03-13 17:02:16 作者:李玲珊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分享至:

 

1.jpg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留下了无数的文物瑰宝。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体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军事等的发展水平,也是后人研究历史、文化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以及教育、启迪后来者的极其重要而宝贵的实物资料。


    作为世界著名的文物大国,中国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然而,历经了千百年沧桑和磨难,大多数文物由于自然环境的侵蚀和人为破坏,已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损坏,有些已经散失,有些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修复和保护。自然因素除突发性灾害外,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阳光辐射、霉菌繁殖等因素造成文物的腐蚀、风化、糟朽、褪色、腐朽等,如:金属文物的锈蚀、穿孔;竹木漆器的收缩开裂、扭曲变形、虫蛀霉变、 糟朽;丝麻棉毛类文物的褪色、 变色、 霉变、脆裂甚至灰化;书画等纸质文物的变黄、变脆、霉变和脱胶;壁画彩绘类文物的潮解、酥碱、起甲、剥落和变色;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开裂等等。腐蚀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物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急剧流失、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绝大部分文物都是无价之宝,无法按照有价物品去统计,文物行业的直接腐蚀损失无法计量。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之后,“文化兴国” 的战略开始提上日程, 文物保护工作更加必要。
保护文物是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文物性状和腐蚀机理, 探索文物保护的材料和工艺, 达到 “修旧如旧”的审美效果,同时,减轻和延缓文物的腐蚀。文物腐蚀与保护是涉及政治、经济、历史、考古、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材料、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等自然科学的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

 

    文物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保护好文物,就是保护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支持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 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然而,各种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保存至今的大量文物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日趋严重的腐蚀病害加重了文物的损坏,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因此,为了避免文物的进一步腐蚀损失,挽回国有资产的损失,文物的保护成为文物收藏单位的首要工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