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物理所团队Nature Materials:破解镍基高温超导谜题!
2025-09-17 15:41:47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网络 分享至:

 

高压条件下La3Ni2O7中的高温超导性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该超导相却相当脆弱。尽管通过用Pr替代La可以实现块体超导性,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另一个难题是氧含量的作用:适度的氧化可增强超导性,而高压氧退火则会抑制超导性。清华大学王亚愚、中科院物理所陈震、程金光等人通过高分辨率显微技术+能谱分析+理论计算,首次可视化并定量分析了Pr掺杂和氧退火对La2PrNi2O7+δ超导性能的影响机制,发现了间隙氧有序相及其对超导的抑制作用,为理解镍酸盐超导机制和材料设计提供了关键实验与理论依据。研究成果以Interstitial oxygen order and its competition with superconductivity in La2PrNi2O7+δ为题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并早在8月5日上传了预印本平台arxiv。


01

【核心创新点】



1:首次将多片层电子叠层成像(MEP) 与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 结合,实现对双层镍酸盐中氧空位和间隙氧的原子级可视化定量分析。MEP技术提供了对轻元素(如氧)的高灵敏度成像,尤其在复杂氧有序结构中表现出优越性能。

2:发现Pr³⁺优先占据外层La位,有效增大间隙体积,促进内顶端氧空位的消除,从而实现近化学计量比的La₂PrNi₂O₇。这一机制解释了为何Pr掺杂能显著提升超导体积分数(达97%),而纯La₃Ni₂O₇中氧空位较多,超导性能较差。

3:高压氧退火(HPO) 诱导形成stage-1型间隙氧有序结构,具有准一维条纹状排列。这种有序结构导致:晶格畸变(NiO₆八面体倾斜方向反转);引入额外空穴载流子(每个间隙氧贡献约2个空穴);抑制超导,即使在14 GPa高压下也无超导转变。这与铜酸盐中间隙氧增强超导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镍酸盐独特的电子结构。

4:HPO样品中存在相分离stage-1有序相(period-b 和 period-2b)与原始327相共存。EELS mapping显示空穴掺杂强度与间隙氧密度直接相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这种相分离进一步解释了为何HPO样品中超导被抑制——有序相占据主导,且与超导相竞争。

5:DFT计算表明:在AG样品中,键合dₓ₂能带穿过费米面,有利于超导;在HPO样品中,空穴掺杂使该能带上移,脱离费米面,不利于超导;间隙氧引入的周期性晶格势可能增强电荷/自旋密度波,与超导竞争。


02

【图文解析】



图1: 所制备的和HPO退火的多晶样品表征。

图2:制备样品的原子结构。

图3:HPO退火样品中的间隙氧有序

图4:间隙氧有序的相分离和空穴掺杂。

论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5-02351-2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