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陈超吉教授ACS Nano:受关节软骨启发!仿生梯度水凝胶电解质,实现超稳定锌阳极
2025-07-21 15:29:04 作者:本网发布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分享至: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市场对安全低成本储能系统的需求激增。水性锌离子电池(ZIBs)因理论容量高(820 mAh g⁻¹)、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理想候选,但锌阳极在充放电过程中易产生不可控枝晶和副反应,导致电池短路、库仑效率下降,严重制约其应用前景。传统水凝胶电解质虽能抑制枝晶,却难以兼顾离子导电性与阳极稳定性——高网络密度会阻碍离子传输,而降低密度又削弱机械性能与保护能力。

武汉大学陈超吉教授四川大学张伟副研究员合作受关节软骨梯度结构启发,成功开发出新型梯度网络水凝胶电解质(图1)。该材料由两层功能化结构组成:阴极侧采用低密度聚乙烯醇/纤维素纳米纤维(PVA/CNF)层,其大孔道与高含水量加速离子传输;阳极界面则为高密度PVA/CNF/氧化石墨烯(GO)层,丰富的羧基/羟基官能团促进Zn²⁺脱溶剂化、降低水活性,GO的介电特性还提升了Zn²⁺迁移数与离子电导率。这种仿生设计使锌对称电池在1 mA cm⁻²下稳定运行超2200小时,Zn-MnO₂全电池兼具高倍率性能与抗损伤能力。

图1 揭示了设计原理:模仿软骨近关节腔的致密胶原纤维(抗冲击)和近松质骨的疏松结构(营养交换),梯度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SEM)证实其分层孔隙特征——PC5层孔径15–40 μm(离子快通道),PCG20层孔径3–6 μm(均化Zn²⁺流)。

图1 .受天然软骨启发的梯度网络水凝胶电解质 (a) "软骨启发"梯度网络水凝胶电解质稳定锌阳极示意图 (b) 关节软骨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c) PCG20–PC5水凝胶的照片 (d) PCG20–PC5水凝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图2 通过理论计算阐明协同机制:DFT显示GO与Zn²⁺结合能(-12.91 eV)远高于水分子(-4.73 eV),有效调控溶剂化结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高密度层降低Zn²⁺水合数;LF-NMR证实GO减少自由水活性,使腐蚀电流密度降至0.27 mA cm⁻²;梯度设计使离子电导率达16.18 mS cm⁻¹,成核过电位仅49 mV。

图2. 不同水凝胶电解质中Zn²⁺传输与沉积行为的理论模拟与表征 (a) H₂O、PVA、CNF和GO分子的静电势(ESP)分布图 (b) Zn²⁺与PVA、CNF及GO分子结合能的DFT计算 (c) PC5、PC10、PC20和PCG20水凝胶电解质的径向分布函数(RDFs)及Zn–O(H₂O)配位数 (d) 含不同水凝胶电解质的锌对称电池的Arrhenius曲线及脱溶剂化活化能值 (e) 水凝胶电解质的低场核磁共振(LF-NMR)曲线 (f) 含不同水凝胶电解质的锌对称电池的Tafel图 (g) PC5、PC10、PC20、PC20−PC5和PCG20−PC5水凝胶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 (h) 铜箔上Zn电镀的电压曲线(1 mA cm⁻²) 

图3 展示锌阳极稳定性突破:PCG20-PC5组锌对称电池在5 mA cm⁻²下循环寿命达930小时(PC10组仅390小时),1 mA cm⁻²下更突破2200小时(图3c),性能优于近年报道的水凝胶体系。SEM显示循环后锌电极表面平整无枝晶,XRD未检测到副产物Zn₃SO₄(OH)₆·H₂O。Zn-Cu电池经2800次循环后库仑效率仍保持99.72%。

图3.不同水凝胶电解质中锌阳极的长期稳定性 (a) 锌对称电池的电压曲线(5 mA cm⁻²) (b) 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压曲线 (c) 1 mA cm⁻²电流密度下的电压曲线 (d) 与近期报道的水凝胶电解质的寿命对比 (e) 循环后锌电极的SEM图像 (f) 循环后锌电极的XRD图谱 (g) 非对称Zn–Cu电池的电压曲线 (h) 非对称Zn–Cu电池的库仑效率 

图4 解析沉积行为:恒电位测试表明梯度电解质将Zn²⁺扩散模式从2D平面转为3D均匀沉积;GO引入使Zn²⁺迁移数提升至0.45;原位显微成像显示PCG20-PC5组沉积层致密平坦,XRD证实(002)晶面择优生长,电场模拟验证其均匀化离子浓度场的能力。

图4.锌沉积行为研究 (a) −150 mV下的计时电流(CA)曲线 (b) Zn²⁺迁移数 (c) 锌沉积的原位光学显微镜图像 (d) 电镀锌电极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图像 (e) 锌沉积的XRD图谱 (f) 模拟电场/离子场分布 

图5 验证全电池性能:PCG20-PC5组Zn-MnO₂电池在0.15 A g⁻¹下放电容量达250.6 mAh g⁻¹,8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99%(衰减率仅0.013%/次)。柔性软包电池弯折时容量几乎不变,即使经历锤击、穿刺、剪割等破坏仍能持续点亮LED灯(图5h),展现卓越安全性。

图5.Zn–MnO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a) 0.2 mV/s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 (b) 0.15 A g⁻¹电流密度下的GCD曲线 (c) 倍率性能 (d) 奈奎斯特图 (e) 长循环性能 (f) 静置后的容量保持率 (g) 弯曲状态下的容量保持率 (h) 软包电池在外部损伤下为LED供电的实物图

应用前景
该研究首次将生物梯度结构理念引入电解质设计,通过仿生策略解决了锌电池动力学与稳定性的固有矛盾。梯度网络与GO界面化学的协同作用,使锌沉积速率提升的同时实现枝晶抑制,为开发安全、长寿命、耐损伤的锌基储能设备开辟了新路径。团队已实现50 cm × 50 cm水凝胶的规模化制备,标志着该技术具备产业化潜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