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高强度、自修复和高疏水性生物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2025-07-14 10:34:25 作者:本网发布 来源:涂料驿站 分享至:

 1937年,德国Otto Baylor博士报道了一种具有优异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新材料,该材料被命名为聚氨酯(PU)。通过研究人员的不断研发,PU在弹性体、纤维、胶粘剂、涂料、泡沫等领域迅速展现出优异的优势。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PU在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移动工作站和智能手机等前沿技术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PU是由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制成的,但使用异氰酸酯存在两个严重的缺点。首先,异氰酸酯对水非常敏感,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反应,这极大地增加了原料生产、运输和储存的难度。其次,异氰酸酯本身有毒,操作不便,其合成必须依赖剧毒的光气,这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开发一种绿色可持续的PU制备工艺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与传统聚氨酯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依赖异氰酸酯作为原料,并且对水分不敏感。在NIPU的各种合成路线中,环状碳酸酯与多胺之间的反应被证明是合成NIPU最有前景的绿色途径,该途径避免了光气和异氰酸酯等有毒物质的使用,且几乎不产生副产物。反应可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且转化率高。与传统PU相比,NIPU具有更好的孔隙率、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泡沫、胶粘剂、弹性体涂料等领域。此外,由于石化资源的枯竭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利用可持续生物质资源(如植物油、氨基酸、柠檬烯、木质素等)制备NIPU已逐渐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NIPU是通过环状碳酸酯与多胺聚合得到的,含有大量的氨基甲酸酯键和羟基。其中的羟基提供了很强的粘附性,但同时也导致NIPU具有很高的亲水性和较弱的耐水性。此外,氨基甲酸酯键与羟基之间会发生转氨基甲酰化反应,这种动态共价键赋予了NIPU自修复性能,但也使其机械性能不足。因此,高性能NIPU的发展正在融合。据报道,通过引入超支化结构可以提高聚合物的交联密度,从而有效提高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另外,引入刚性结构也被证实是改善聚合物机械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近期,华南理工大学瞿金清团队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强度、自修复性能和疏水性的新型生物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三羟甲基丙烷(TMP)和甘油(GA)为原料,在常压下合成生物基五元环状碳酸酯,然后通过环状碳酸酯与多胺反应制得NIPU。

该NIPU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拉伸强度高达31.05MPa,杨氏模量为406MPa。该NIPU还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能,在120℃下加热12小时后自修复效率可达90%。该NIPU还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和高达4.02MPa的剪切强度。此外,长链二胺显著增强了NIPU4的疏水性,NIPU4涂层的水接触角提高到112.65°。因此,本研究不仅实现了常压下NIPU的绿色、高效制备,而且在保证良好机械性能和耐热性的基础上,克服了疏水性和耐水性差的缺点,为生物基NIPU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研究思路,扩大了其在建材、家具、电子器件等行业的应用。



NIPU制备流程图

NIPU制备流程图。

 


 


NIPU合成路线

NIPU合成路线。

 


 

数据来源与出处


 

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strength, self-healing, and highly hydrophobic bio-based non-isocyanate polyurethane”为标题发表在《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上。

如需查看原论文,请关注公众号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涂涂。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