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让你全面了解我国的国家科技计划人才培养
2015-09-11 10:53:23 作者:本网整理来源:
 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人才培养

  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确定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 个重大专项, 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


  重大专项作为重要的工作平台,吸引了一大批活跃在科研和生产一线的最优秀人才,凝聚了我国一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核心团队,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正在专项任务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1 年组织开展了重大专项第六批、第七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申报评审及推荐工作,截至2012 年依托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平台,共引进142 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011 年10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启动了工程博士培养试点工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5 个单位被列为首批试点单位。截至2012 年,以科技重大专项为载体,确定了重大专项相关领域首批创新团队8 个和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0 位,并落实了我国首批工程博士242 人。首批工程博士的培养领域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能源环保等4 个板块。相比传统科学研究型博士,工程博士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要求学位获得者具备较高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并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如同“黏合剂”,把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拉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来;为博士生提供科研平台,使他们从科研的“门外汉”成长为有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给博士生探索发现提供柔性发展空间,激发其创新潜能;聚集了多学科交叉人才团队合作,促进博士生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转变。重大专项项目不仅为满足国家战略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也为项目持续开展研究提供了研究队伍。

  二、国家科技计划人才培养

  国家高度重视发挥科技计划的人才培养功能,加强国家科技计划中项目、人才和基地的统筹并加强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2013 年,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数量稳定增长,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的科研人员达到30 万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比例达到32.9%,初级职称者达到10.1% ;参与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有1.63 万人,硕士研究生有3.2 万人,两者合计达到4.83 万人。2012 年设立的“973 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专门支持35 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共批准立项19 个项目,近百位青年科研人员获得支持。

 

  (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

  1998—2008 年,在承担“973 计划”的1.8 万人队伍中,有两院院士502 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37 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40 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2 位。研究队伍中45 岁以下的占3/4,项目首席科学家中45 岁以下的占45%,课题负责人中45 岁以下的占63%。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通过参加“973 计划”项目脱颖而出,共有188 人次入选“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杰出青年基金”“求是奖”等有关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013 年,“973”在研项目达到546 项,承担“973 计划”研究任务的科研人员达到6.9 万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8.0%,中级职称占14.3%,初级职称占6.6%,其他人员占51.1%。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7 余万人,优秀中青年人才180 余人。2013 年“973 计划”继续设立青年科学家专题。该专题除坚持“973 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的定位,围绕国家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组织项目等要求外,最大的突破在于申报项目明确要求“项目负责人和参加人员年龄均不超过35 岁”;2013 年共设立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12 个。

  (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

  “863 计划”第一届专家委员会70 名委员中,40 岁以下的委员仅有1 位,1994 年1200 个课题负责人平均年龄为52.5 岁,大于50 岁的占70.3%。“十一五”期间,“863 计划”专家委员会中45 岁以下的委员达到94 人,占总人数的60%,课题负责人中年龄在45 岁以下的超过50%以上。“十二五”期间,44 名专家被科技部聘为“863 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273 名专家被聘为“863 计划”各领域的主题专家组专家。2013 年,“863 计划”新启动了113 项主题项目、2 项重大项目;新立项目课题547 项,共投入人员7.55 万人,其中高级职称32.6%、中级职称26.9%、初级职称11.8%,其他人员28.7%。培养研究生0.98 万人,其中博士生0.29 万人。

  (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3 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共实施项目838 项,项目总预算为55.91 亿元。2013 年,共有近13 万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计划课题的研发与示范工作,其中高级职称37.2%,中级职称27.7%, 初级职称11.7%万人,其他人员23.4%。通过课题实施,共培养博士3693 名,硕士11614 名。

  (四)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自2001 年我国启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来,通过“项目+ 基地+ 人才”相结合的国际合作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截至2011 年,全国已经有35 个国家级联合研究中心,5 个国家国家创新园及222 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遍布全国3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11 年,共有6156 位研究开发人员参加了国家科技合作计划,其中国内参加人员为4575 人,国外参加人员为1581 人。国内参加人员中有25.99%为高级职称研究人员。2011 年,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博士后86 人、博士219 人、硕士93 人、技术工程人员178 人。2013 年新立项410 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

  (五)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

  2013 年共安排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807 项,包括重大项目(课题)324 项,其中产业联盟类重大项目79 项,专项工作类项目(课题)245 项,引导项目1483 项。2013 年,星火计划共支持31 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特派员申报的106 个项目,重点支持了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培育农村科技创业主体,推动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农村集聚。目前,全国90%的县(市)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72 万名科技特派员和3.87 万家法人科技特派员,长期活跃在农村基层、农业一线、服务农户6000 万人。组织实施了一批产业链项目,重点推进了73 条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科特派服务站5000 个。截至2012 年年底,各级各地公共建设星火科技培训基地5745 个,星火培训学校4199 个,编写教材27.77 万种,出版教材8613 万册,制作课件8.37 万个。2013 年共安排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768 项,其中重大项目23 项,面上项目1695 项, 共安排经费2.0735 亿元。

  三、国家创新基地人才培养

  2012 年全年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0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28 个。累计建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49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80 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87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137 家。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科技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既为我国基础研究实现“占有世界一席之地”的目标,又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技储备做出了贡献。同时,对相应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带动和辐射作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了项目、基地和人才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人才以及开展广泛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支撑,现已发展为由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组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了一批高层次的人才和优秀队伍,2007 年,10764 名固定人员中有中科院院士219 人、工程院院士182 人,分别占院士总人数的31.2%和25.3% ;2007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22 个,占当年资助总数的75.7%。2008 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中科院院士230 人,工程院院士131 人,分别占院士总人数的32.8%和18.2%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29 人,占全国总资助人数的36.3% ;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454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86 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120 个,占总数的65.9%。2009 年年底,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工作人员超过了1.3 万人。其中拥有中科院院士227 人、工程院院士130 人,分别占院士总人数的32.4%和18.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06 人,占总数的40.2% ;获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114 个,占总数的57.9%。2009 年,实验室入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62471 人,毕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计18187 人。2010 年,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总数约占全国基础研究人员总数的9.4%。其中,中科院院士254 人、工程院院士147 人,分别占院士总人数的35.8%和19.6% ;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53 人,占总数的40.0%。2011 年年底, 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固定工作人员超过了1.9 万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79 人,工程院院士157 人,分别占院士总人数的38.7%和20.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58 人,占总数的42.5% ;资助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48 个,占总数的54.8%。2011 年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入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88227 人,毕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6031 人。共有34 位博士的毕业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占当年总数的35.1%。截至2012 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试点国家实验室有固定工作人员2.88 万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81 人、工程院院士20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06 人,获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169 个,千人计划获得者23 人。2013 年中央财政安排投入27.48 亿元支持292 个国家实验室,至此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173.3 亿元。

  国家重点实验室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植物细胞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振声院士获得2006 年唯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光宪院士获得2008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师昌绪院士和医学基因组学国建重点实验室王振义院士获得2010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子反应动力学张存浩院士荣获2013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中科院院士28 人,工程院院士15 人,分别占新增院士的39.0%和14.9%,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0 人,获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66 个。

 

  (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截至2011 年年底,工程中心拥有职工73537 人,同比增长19.5%。其中,固定人员59197 人,客座人员14340 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80.5%和19.5%。2011 年工程中心培养研究生8234 人,其中,硕士4775 人,博士3459 人;工程中心流动人员9013 人,流出人员3139 人,净流入5874 人。

  2011 年,工程中心共对外开放实验室(实验室)959 个,开放设备11844 台/ 套,开放生产线362 条;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4258 期,参加人数712125 人,同比增长66.5%和11.2% ; 为科研机构、企业等培养各类急需人才827491 人,同比增长10.4%。




 

责任编辑:王元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62313558-801
邮箱:ecorr_org@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