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点赞!这些高校,助大“宫”告成!
2022-11-01 11:43:15 作者:软科 来源:软科 分享至: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

 

 

梦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作为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

梦天圆梦

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完成

是我国从航天大国

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一步


 

国载航天官微

航天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宫”筑梦、“北斗”通联世界、“风云”观风测雨……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非凡成就。值得骄傲的是,在这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发展史中,众多中国高校的名字烙印其中。


本次梦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中,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高校为梦天圆梦保驾护航,有力证明了自主创新是我国航天发展的动力支撑和底气所在,进一步彰显了我国高校在航天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航天工业核心能力不断夯实的进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

 

此次梦天舱发射,搭载了来自北理工的“地外居留舱微生物检测模块”,这个模块将在空间条件下对微生物实施在轨检测、高通量培养和空间站微生物检测。

 

北理工团队参与了梦天舱外舱门导轨支架的研制工作,利用增材制造三维点阵结构设计与评价技术,为舱门导轨支架的超轻量化设计和空间服役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为了保证火焰导排顺畅,北理工科研团队参与研制的关键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燃气射流核心区长度,有效降低了燃气流对运载火箭的影响。

 

为了保证直播图像的顺利呈现,北理工科研团队开发的高效视频编解码技术为箭体图像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对接过程中,北理工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和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发挥作用,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相对定位测量信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团队自2013年起就承担了天宫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羽流力、热和污染效应评估任务,针对梦天实验舱方案/初样/正样三个阶段的姿轨控发动机羽流气动力、气动热和污染效应,开展了35个工况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羽流对某位置全展开太阳能帆板产生大的羽流气动力热,对某暴露载荷热效应超限,总体据此进行了在轨点火策略优化和布局优化。

 

研究团队还将在梦天舱燃烧科学实验柜中主持开展空间站建造期项目“微重力下小尺度弱强度湍流燃烧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研究团队和中科院长光所联合研制的小机械臂目标适配器随梦天实验舱将对接中国空间站,用于实现小机械臂在梦天实验舱上的自由爬行和载荷操作。

 

研制的用于视觉导航的标志灯安装在梦天实验舱上,标志灯的匀光性也在原有基础上有大幅提升,能够实现在轨高精度的位置表征,将在后续太空探索和应用中发挥作用。

 

针对空间站转位机构负载质量大、惯量大、地面模拟摩擦高等难题,研制了可变组合式超大惯量、低摩擦变温场转位机构性能地面模拟测试系统,保障了转位机构在空间站工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将助力梦天实验舱转位。

 

研究团队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联合开发了专门针对梦天实验舱结构特点的空间碎片撞击感知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梦天实验舱结构健康监测子系统的空间碎片撞击监测模块。

 

金属橡胶阻尼环继助力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发射后,再次成功应用于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助力梦天实验舱发射圆满成功,为我国空间站建设贡献了哈工大智慧。

 

长期开展残余应力控制技术研究,形成了大型构件仿真预测与全过程控制技术团队,研究成果应用于空间站、嫦娥五号探月着陆器等航天装备核心构件,为重大工程装备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与研制的空间站GNC地面验证系统,实现了空间站组合体制和转位控制的方案验证,为空间站在轨成功应用奠定了基础。

 

 

国防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作为核心单位参与研制的世界首台空间冷原子光钟子系统进驻中国空间站。据了解,此次研制的空间冷原子光钟是国际上首次基于空间应用的光钟,代表我国在工程化光钟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国防科技大学某团队提出并实现微波时频传递链路,以将高精度的时间频率基准传递到地面。同时,学校研究团队创造性地设计出了微波时频传递系统精密测量与通信总体技术方案,时频传递精度优于0.2ps,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防科技大学某团队研制的交会机动规划软件,用于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交会远距离导引段的标称与应急方案设计,以及实际飞行控制参数计算与复核。


 

重庆大学

 

梦天实验舱在预定轨道上完成姿态调整和系统调试后,其太阳能电池翼的阿尔法对日定向驱动机构将投入使用。这一阿尔法机构和7月24日发射升空的问天实验舱中的阿尔法机构,采用的对构齿轮传动由重庆大学自主研发。研究团队针对阿尔法机构对构齿轮传动进行了近八年的攻关,攻克了极端工况下对构齿轮设计理论与方法、多物理量作用下对构齿轮数字闭环精密加工与测量、拟实条件下对构齿轮加速疲劳寿命试验技术与装备等多项关键技术,并最终圆满完成了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阿尔法机构对构齿轮的研制任务。

 

 

中国空间站建设中的

高校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今年来我国在不少创新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其中,点赞了今年完成在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中国空间站整体呈t字构型,主要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模块。

 

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于7月25日3时13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今天,梦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其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组合体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将最终完成“T字构型”建造任务。

 

回顾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历程,中国航天人笃定前行,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速度”、展现“中国精度”、彰显“中国气度”。众多中国高校逐梦苍穹的脚步永不停止,以高校智慧助力着航天强国征途

 

 

30年,梦想无垠,步履不停;30年,星辰大海,浩然征途。正是基于中国航天“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长久执着,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前行,直至成功推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也正是中国高校锲而不舍地太空筑梦,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逐步成为现实。为中国航天人点赞!为中国高校点赞!

 

还有更多高校团队的贡献,其中更有不少“隐姓埋名”的师生,一个个技术难点的突破,一项项创新成果的诞生,铸就“空天报国”的高校担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