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五部门联合发文要给青椒减负!
2022-08-10 11:18:02 作者:材料学网 来源:解螺旋 分享至:

就在昨天8月8日,科技部官网发布《科技部 财政部 教育部 中科院 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解决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

重点总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扩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规模。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和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科研的支持力度,减轻项目申报负担。稳步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规模,为更多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及时有力的支持。


◆ 对新入科研岗位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给予不少于5年的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


◆ 推动科研单位对青年科研人员减少考核频次,实行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中长周期考核评价,简化、淡化平时考核。


◆ 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不要求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列席接待性会议。


◆ 推动科研单位组织青年科研人员开展“每天运动1小时”活动,积极配备相应的活动场地和条件。


长久以来,对于科研管理不科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琐事多、生存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科研环境不佳等情况,一直困扰着科研人员,让他们难以集中精力专心搞科研。据报道,之前某高校负责人曾透露,自己每周工作7天,每天11个小时,因此学生用“711”这个词来评价自己。这种为科研奉献的精神着实可贵,但同时,这种忙碌的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了科研人员身上背负的实实在在的压力。有专家分析,科研人员的压力主要来自学术与非学术两个层面:学术压力来自评价方式、科研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而非学术压力则包括收入待遇、科研之外的琐事等等,这些都让他们疲于应付,为了保证科研质量,不得不一再地延长工作时间,甚至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给科研人员减负了,这是继2018年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印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后,国家再次针对科研人员负担问题进行发文。2018年的文件,被称为科研人员“减负行动1.0”,在2020年10月28日,科技部发布《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被称为科研人员“减负行动2.0”。就在国家针对科研人员减负通知出台后,科研人员的负担到底有没有减轻呢?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项改革举措,引发业界广泛讨论。根据医院官方公众号消息,自2022年8月起,将全面实施临床学生/学员基本奖和绩效奖同岗同酬制度。


具体包括:


基本奖:目前在职员工基本奖金的额度为3000元/人(如当月有一半以上的工作日请假未上岗,须扣除全月的基本奖金),参与临床轮转的学生和学员将同等发放。


绩效奖:轮转科室根据学生/学员的培训年级、岗位胜任情况,考核其岗位水平。根据科室对该岗位的绩效奖分配原则、及当月的效益情况来发放,使各类学生/学员的绩效奖达到同年资本院住院医师的绩效奖水平。


年终奖:2022年2月年终奖已向学生和学员同等额度发放。

2e5928737aace1c0cbe214d1a39d1aa9.png

涵盖范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招收的委培住院医师、自主培训住院医师、委培专科医师;


轮转本院其他科室(非人事所在科室)的本院住院医师和本院专科医师;


学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二级学科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简而言之,任何性质的规培医生都将在待遇方面向本院职工看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方表示,同岗同酬制度,是覆盖各个方面的同岗同酬,包括基本奖、绩效奖和年终奖。在相同科室的相同岗位上参与临床工作,要收获同等的劳动报酬,这是医院对临床轮转的学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真正认同。随着监管趋严,近几年社会规培的待遇有了显著提高,在一些盈利能力强的医院确实可以实现接近本院住院医师的薪酬。但把专硕规培待遇提到如此高的,在小编的印象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该是第一个。


长期以来,专硕、规培待遇差几乎成了业界共识,尽管相关群体抱怨声不断,但并未掀起太多的波澜。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既是医生又是学生的双重身份。在毕业证、学位证、规培证的激励、诱惑和威胁下,就算倒给钱也不乏愿意入坑者。故北大人医的这项改革是广大专硕规培生举双手赞同的,他们基本都处于23岁—26岁这个年龄段,成家立业的压力也摆在眼前,有提高待遇的机会谁都不愿意错过。

943cc1360e81da573dc2b9b5f633dd0d.png

当然这只是特例,在各个政府和各大高校中,依然遵循着旧例没有任何改变。


7月3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留言表示:望省内切实提高在读博士研究生待遇建言。然而,官方回复并不能让网友满意。

af2dd60c5f58014282575d7b2125dee5.png

在该留言当中,网友还提到了博士生住宿条件艰苦,无独有偶,广州某大学的住宿条件也是极其恶劣。

b28b3e07d8f3de66094d4391d99391d9.jpg

15edec0a7ad34451d6d91276858df819.jpg

当前我国博士生的基本补贴,执行的是2017年的标准,大致每月补贴1000元出头,中央高校博士生每生每年1.5万元,地方高校不低于1.3万元。即使是“双一流”博士生,每月补助也只有1500元。而北京市公布的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为不低于2320元。不够花、很焦虑、月光族,是当下很多博士生的现状。


而在一位小红书博主发布了一条高校老师的薪资待遇收集贴,引来上千名网友的回复,其中有不少是科研人员。

b831a18926b80defc3a854792fd0d911.png

以下来源于科研城邦

 

 

 

 

由此可见,多地博士生、硕士生和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都过得捉襟见肘。从现实角度看,科研人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龄不占优势,在高校从事研究的经费要么很低,要么很不稳定,个人又无其他收入来源,未来工作前景不明朗。因此,无论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术的未来考量,都应该关心他们,并为他们的研究与生活提供支持与保障。国家出台新的政策是为了保障广大科研人员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去做科研,出发点是好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够很好的落实下来,真正解决科研人员的问题呢?


另外,看到那个每天运动1小时总让小编想起从初中到大学从未停止过的跑圈。如此运动方式校方是省事了,可真正参与运动却因此彻底厌恶的所谓的运动、健身。


想问问大家,你们的收入或补贴大概有多少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跟我们互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