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重发布!IJMMM庆祝北京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特刊
2022-04-21 14:00:47 作者: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IJMMM 来源: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IJMMM 分享至:

 


· 2022年第4期 ·

 
为了隆重庆祝北京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组织出版了“庆祝北京科技大学建校70 周年特刊”,邀请了全球矿物、冶金、材料行业院士/高水平学者就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沿、研究现状、技术挑战、创新成果与未来展望进行研究和综述。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教授为特刊作序。特刊包括论文28篇,其中17篇综述类论文,11篇原始研究论文;11篇来自于国内外院士团队,8篇来自于日本、英国、美国、比利时、瑞典的院士团队和国际著名学者,11篇来自国内著名学者。这些论文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了碳中和与碳达峰、机器学习、腐蚀大数据、智能矿冶技术、纳米气泡浮选、绿色与可持续冶金、先进金属材料、功能材料和新型能源材料等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的重要成就和重大进展,与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期刊的读者和作者们共同见证北京科技大学70年从成长到壮大的辉煌历程。


 
特刊文章速览

Volume 29
Number 4
April 2022

徐冠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周国治
中国科学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式来获得关于浓度三角形中间区域的物理化学性数据。

(2) 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讨论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3) 总结分析了关于物理化学数据计算各类模型的发展情况和局限性。

葛昌纯
中国科学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系统地总结了锆合金发生碘致应力腐蚀开裂的机理。

(2) 系统地总结了锆合金发生碘致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因素。

(3) 提出了改善锆合金碘致应力腐蚀开裂的途径。

邱冠周
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全面分析我国钛产业发展现状,强调金属钛及钛合金等高端钛材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意义,指出我国金属钛及钛合金等高端钛材制备成本高,现处于“不敢用、不会用、不懂用”的局面,导致产品结构失衡,应用量和应用水平受限。

(2) 阐述了我国钛资源禀赋差、钙镁杂质含量高的特点,指出解决其利用率和利用水平低的难题,是解决我国高端钛材生产原料进口问题和提升产品品质的关键。

(3) 分析了钛材加工全过程,指出钛材加工成才率低、设备利用率低,是导致钛材加工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4) 针对利用我国高钙镁钛资源制备高端钛产品的难题,提出应从钛产业链出发,上游提升原料品质、中游钢钛结合生产、下游健全消费结构三方面,促进我国高端钛产品快速发展。

桂卫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介绍了有色冶金建模、过程监测、优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2) 阐述了有色冶金行业智能优化制造的前景。

(3) 分析了有色冶金智能优化制造需应对的挑战。

蔡美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分析了金属矿开采碳排放现状与国际矿业巨头碳排放战略。

(2) 梳理了我国金属矿碳减排关键前沿技术。

(3) 提出了面向2060年碳中和目标我国的金属矿开采科技战略。

谢建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介绍了机器学习辅助金属材料理性设计的基本策略。

(2) 综述了金属材料成分和工艺的逆向设计、选择设计和优化设计方法。

(3) 展望了机器学习辅助金属材料理性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毛新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回顾了钛微合金钢技术的发展历程。

(2) 阐述了钛微合金钢的化学冶金与物理冶金特征。

(3) 结合低碳经济的背景,对钛微合金化技术的发展提出新时期展望。

柴立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系统研究了三碘化硼对砷化硼合成反应的加速作用。

(2) 解析了三碘化硼对砷化硼晶体形貌和微观结构缺陷的优化作用。

(3) 制备了几十微米级单晶砷化硼晶种。

张跃
中国科学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系统总结了二维范德华材料和二维范德华异质结的物理性质及它们在柔性电子及光电子器件应用中的优势。

(2) 重点阐述了二维范德华材料及异质结在柔性场效应晶体管、逻辑器件、射频器件以及人工神经形态计算单元等柔性电子学器件方面的前沿进展。

(3) 归纳了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第ⅥA族与其他主族结合形成的二维范德华材料以及二维范德华多元合金材料等材料体系在柔性光电探测器方向的研究动态。

(4) 面向未来便携式的可穿戴柔性光电与光电子器件发展需求,展望了二维范德华材料在柔性电子及光电子学中的应用前景及挑战,提出了二维范德华材料柔性电子与光电器件的发展蓝图。

丁玉龙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提出基于单一储能方式黑启动系统存在供应弹性差的问题。

(2) 分析比较了基于电能、热能、机械能多种储能方式在黑启动系统中应用前景。

(3) 总结并提出了基于混合储能方式黑启动系统可实现高效黑启动。

Fumitaka Tsukihashi
日本工程院院士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概述了日本和中国钢铁行业炉渣排放和回收现状。

(2) 概述了日本在钢渣海洋利用领域的基础研究进展。

(3) 概述了中国在炉渣回收领域的主要产业化技术。

杨仁树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建立了动态光弹性-数字图像相关综合实验系统,提出了爆炸荷载下应力场全场主应力计算方法。

(2) 研究了爆炸应力波与裂纹的相互作用机理,发现爆炸膨胀波对相向扩展爆炸裂纹有抑制作用,剪切波对相向扩展爆炸裂纹有促进作用。

(3) 建立了三维地质爆破模型实验系统,探究了地应力场对爆炸裂纹扩展、岩体破碎和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规律。

(4) 开发了分阶分段掏槽爆破技术和掏槽孔超深爆破技术,提高了深孔掏槽爆破效果。

(5) 开发了切缝药包周边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技术,改善了巷道爆破成型质量。

吴爱祥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介绍了金属矿膏体流变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 介绍了金属矿膏体流变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3) 系统归纳了膏体充填各个工艺环节中的膏体流变行为。

陶东平
山东理工大学教授


  (点击题目阅读原文)


(1) 系统介绍了纳米气泡的产生方法、稳定理论及其适用性。

(2) 深入讨论了表面纳米气泡强化微细颗粒浮选的作用机理。

(3) 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