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原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三次落选院士,他是这么看待中国院士评选的!
2024-01-15 14:12:22 作者:材料学网 来源:科学网、科研狐 分享至: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结束以后,各地高校都针对本次增选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


西安交通大学本轮12名院士候选人全部失败,引发了大量质疑声,使得学校面临较大压力。尽管对院士评选制度存在质疑,但院士仍然是学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代表着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具有极高的含金量。


高校拥有的院士数量很大程度上能决定科研事业的发展方向,对人才培养产生影响。因此,各地高校纷纷对本次增选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一些高校表示将加强对院士候选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提高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他们也将加大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和投入,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为院士评选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另外,一些高校也表示将加强对院士评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更加公正、透明地进行评选工作,避免出现质疑和争议。他们希望通过制度的优化,吸引更多优秀的学者参与到院士评选中来,为学术界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整体来看,各地高校对本次院士增选活动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希望通过努力在下一轮院士评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声誉。


西安交大的遗憾:王建华三次落选院士


作为全国C9高校联盟成员和中国著名高校之一,西安交通大学曾为国家培养出无数国之栋梁。在王树国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实力明显提升,社会口碑和生源质量都得到改善。然而,在最近三届的院士评选中表现不尽人意。


本轮共有12名院士候选人,原本预计至少会有一名候选人当选,但最终全军覆没,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特别是被寄予厚望的王建华教授,已经是第三次被推为院士候选人,被认为是种子号选手,却依然遗憾落选。这一情况引发了大量质疑声,使得学校面临较大压力。


王建华,1954年2月生,山西长治人,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2003-2014)。


1975年09月至1985年0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器专业读大学、硕士、在职博士研究生,是我国电器专业第一位博士。


1981年3月留校在电气工程系电器教研室任教,1990年12日晋升副教授,1992年11月晋升教授,1994年11月晋升博士生导师。


1991年11至1993年11月任电气工程系副系主任,1993年11月至199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处处长。


1995年11月至2002年6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2年6月至2003年8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2003年8月~2014年4月  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王建华教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出生于1954年,今年已经69岁,曾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的党委书记,可能是其本人最后一次参选。


王建华教授的本硕博学位均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该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数十年来一直与清华大学并列第一。毕业后,王建华留校工作,由于在电气领域的出色研究成果,他于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副校长。

王建华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主要从事高压真空电器、电器CAD&CAM技术和智能化电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并曾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他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电器生产领域的智能化和普及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2019年到2023年间,王建华教授三次成为院士候选人。


尽管在电气领域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被认为是领军人物,但王建华教授三次都未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前人们普遍预计他有很大机会当选,但最终结果出乎意料。尽管原因不明,这一局面无疑会对西安交通大学产生影响。但是作为西交大的主要领导,做任何事情不为学校的利益考虑说不过去,但是如果所做的事情都只计较一时一地的直接利益,也未免显得格局太小了。


西安交通大学的电气工程是该校最强学科之一,多次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获得高分,并列全国第一。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学科内多位资深院士的支持,以及强大的科研团队,其研究成果和专利数量均位居高校之首。


根据官方网站显示,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有五名院士(包括双聘院士),但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大。如果这些院士陆续离世或退休,近六年未有电气领域学者当选为院士,可能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王建华教授的落选也让人感到遗憾。

院士评选是所有科研单位共同参与的活动,大家都认可这样的结果或者评选机制。然而,西安交通大学的12位候选人全部失败而归,这需要学校总结自身原因。


外部性因素并不能真正掩盖西安交通大学目前在人才梯队培养方面的问题。例如,这次西安交大的院士候选人整体年龄偏大,50岁以下的学者凤毛麟角,杰出青年学者的引进数量有限。


这一点和南京大学很相似,学者真正出成果的时间段应该在30岁到5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者数量很重要,能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年轻学者的引进和培养,以确保学校的人才梯队能够持续发展和壮大。

随着西迁老科学家的陆续离开,西安交通大学想要保住自身的地位或者重振辉煌,除了需要寄望现有的学者以外,还应该积极引进海内外的优秀青年学者。


相比于哈工大在深圳设立校区引进青年人才,西安交大在这方面明显有差距。王建华教授的落选固然有遗憾,但更应该总结并且进行改进。为这些老教授选好接班人,这样西安交大才能永葆生命力。


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年轻学者的引进和培养,以确保学校的人才梯队能够持续发展和壮大。积极引进优秀青年学者,培养他们成为学科领军人物,是西安交通大学重振辉煌的重要举措。


另外:


中国院士评选引起了全国大学优秀校长和书记的争夺战,使科学家的真正科研精神受到冷落。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评选院士,通常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科研贡献,并且一直主导着相关科研成果。


这些人一般不是学校的领导,而是纯粹从事科研的领军人物。这种做法更注重对真正科研贡献的认可,而不是依赖权力和社会地位。

一位学术界人士透露,现在的院士评选已经变味,新增的院士过度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选举制度存在问题,例如杰青人员的投票权利虽然增加,但由于存在熟人互相联系等情况,人员选拔过于集中,甚至出现一个学校多名人员当选的情况。

另一个弊端是,许多大学把院士评选当成全校的荣誉,集中资源支持某个人当选院士。这种做法旨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实力,争取更多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


这使得真正专注于科研的专家们的成果被强行转移到他人身上,违背了院士评选的初衷。

一些校长们本来就是实权派,他们不仅先享受所有利益,最后甚至要拿下院士称号。这使得整个学术界的利益都被这些有权有势的人占据。这种现象背离了院士评选的初衷,只会鼓励年轻人更加疯狂地追求行政职位,而不再关心科研。

院士增选应该是对科学家和科研从业者的鼓励,为真正致力于科研、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人提供更大的平台。


然而,现行的院士评选制度仍然存在许多弊端,监察制度在执行中缺乏严苛性,很多问题只能通过对手的举报来揭露。改革亟待进行,以确保院士评选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