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40万起!深圳大学李霄鹏课题组诚聘博士后
2021-11-04 15:37:03 作者:高分子科学前沿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分享至:

 1. 分子尺度实验室简介:


分子尺度实验室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测试平台,包括36套通风厨、500 M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高分辨离子淌度质谱仪 (含ESI源和MALDI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 (UHV-LT-STM)等。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2. 博士后招聘要求:

分子尺度实验室拟招聘博士后多名,研究方向集中于超分子化学、配位化学、超分子自组装等。应聘者背景不限,优先考虑有以下科研背景的候选人(满足任何一个均可):1)超分子自组装及应用;2)多步有机合成和复杂分子合成;3)MOFs、COFs及多孔有机笼状结构合成与应用;4)晶体培养,数据采集和解析;5)AFM、TEM和STM表征

3. 聘期待遇:

进站博后将享受年薪税前不低于40万元(其中18万元免税)的工资及浮动科研奖励等一系列优厚待遇。两年后可根据申请人具体情况协助申请专职研究员/副研究员(年薪约39~50万元),科研成果突出者可转聘为助理教授或副教授。

具体待遇包括如下内容:

(1)深圳市待遇:每人每年18万元免税的生活补助,为期两年,每年定期一次性发放;

(2)深圳大学待遇:基本综合年薪16万,另有深圳大学博士后配套福利;

(3)课题组补助3000/月,一年共3.6万;

(4)深圳大学优秀博士后(入站前发表3篇1作论文)津贴2000/月,一年共2.4万;

(5)根据科研成绩,获得不低于2万/年绩效,上不封顶;

(6)落户深圳可申请落户补贴3万元(博士后均可申请,免税);

(7)拥有优良的工作环境和国内外合作交流机会,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每年至少1次的参加会议经费资助;

(8)可协助优秀申请者申请广东省博士后引进计划(最高100万元津贴);

(9)出站博士后符合深圳市后备级人才条件(获国家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或者留深工作5年等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160万元的住房补贴;

(10)海外博士留深工作可获得深圳市孔雀计划160-200万住房补贴和300-500万科研启动经费;

(11)可在聘期内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请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课题;

(12)享受中级教师住房待遇,深圳大学安排廉价租房(租金低于市场价)。

4. 申请程序:

将以下材料发送至邮箱:

xiujunyu@sz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博士后申请+本人姓名

1. 中英文简历;

2. 代表性文章PDF;

3. 两名推荐人联系方式。

5. 分子尺度实验室成员简介

李霄鹏,深圳大学全职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1年)。200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2008年于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在阿克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起,在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2016年转入南佛罗里达大学, 2019年晋升终身副教授;2020年加入深圳大学任“腾讯创始人校友团队”冠名特聘教授。李霄鹏教授的系统创新工作在超分子化学和质谱领域获得了国际影响力。2019年由于“高度原创性和独立性的工作”获英国皇家化学会设立的以1987年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命名的Cram Lehn Pedersen超分子化学奖(1人/每届);同时依靠独特的质谱技术与世界范围内70余个课题组建立富有成效的合作,获得广泛认可。此外,还获得美国Cottrell学者奖 (2015年) 、中美华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青年教授奖 (2017年);2017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质谱表征, 配位键自组装超分子化学和超分子材料。近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Science、Nature、Nature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Nature Commun.、Proc. Natl. Acad. Sci. U.S.A.学术期刊。

具体信息参考:

https://chem.szu.edu.cn/szdw/jxdanwe/hxx/tpjs/lxp.htm

於秀君,深圳大学特聘副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学士学位;2012年于郑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16年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为Andreas Terfort教授;2017-2020年,在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Kimoon Kim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加入深圳大学分子尺度实验室,任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配位超分子逐级自组装、多孔有机笼状结构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可控合成与应用等。在揭示MOFs薄膜生长机理、制备多功能化且高度取向的MOFs薄膜和构筑新型高性能电子供体-受体超分子光电材料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 等顶级化学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具体信息参考:

https://chem.szu.edu.cn/szdw/jxdanwe/hxx/zljs/wxj.ht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