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顶刊《Acta Materialia》:原位观察超细晶IF钢的位错运动及其力学响应!
2021-01-21 11:55:04 作者:材料学网 来源: 材料学网 分享至:

导读: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发现UFG IF钢晶粒内部经历了1.0%的微拉伸应变后,位错密度降低;当颈缩区微拉伸应变为15%时,晶粒内部位错密度增加。对微柱进行了原位TEM压缩测试直接观察到UFG IF钢中的位错运动以及与晶界的相应相互作用。发现晶粒内部先前存在的位错向晶界移动,然后被吸收,位错密度显著降低,伴随着预屈服过程中载荷的增加。微柱晶粒内部位错密度的降低与从大块样品获得的结果一致。随着应变增加,晶界出现爆发的位错,导致屈服和不连续的屈服行为。


结构材料需要高屈服应力以保持抗塑性变形能力并减轻重量。晶粒细化是改善多晶材料屈服应力的有效方法。由晶粒细化引起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屈服行为在小于和大于1mm的晶粒尺寸范围内存在显著不同。另一方面,平均晶粒尺寸大于1.5μm的粗晶粒(CG)IF钢试样没有较高的屈服应力,但应力逐渐增大。此外,UFG的ss曲线在较高的屈服应力后没有应变硬化,而是发生了类似于Lüders的塑性变形,而CG甚至包括超过10%的应变都具有显著的应变硬化,我们将UFG和CG钢材中的屈服行为分别称为不连续屈服和连续屈服。


连续屈服或不连续屈服的屈服行为可能受初始位错密度的支配。CG纯金属通常在单轴拉伸试验中表现出连续屈服,这是因为屈服点处存在高密度的移动位错。此类移动性位错是使用预先存在的位错和已使用Frank-Read位错源生成的。目前一些实验结果与关于UFG材料的位错密度获得的结果相矛盾。例如,通过使用原位X射线衍射测量,UFG材料的位错密度在早期阶段降低,然后甚至在屈服之前就增加,这与约翰斯顿和吉尔曼理论相矛盾。该矛盾可归因于XRD测试精度的极限,即,衍射轮廓反映了晶粒内部和晶粒边界处的所有位错的晶格畸变,这些位错难以分离。尽管目前在位错演化和相关的应力-应变响应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但仍未显示出与位错密度相关的力学行为的直接证据,UFG IF钢的超硬和不连续屈服机理仍不清楚。因此,非常需要直接观察应变过程中的位错活动。


为了弄清楚这种方法对样品的影响,日本国立材料研究生hongxing Li教授等人对UFG和CG IF钢的大块样品进行了常规力学试验,并在拉伸前后用TEM观察了原位压缩测试的位错结构,使用具有超细晶粒(UFG)尺寸的IF钢阐明了Hall-Petch效应的“额外硬化”行为和不连续屈服行为的潜在机理。相关研究结果以题为“Mechanical response of dislocation interaction with grain boundary in ultrafine-grained interstitial-free steel”发表在Acta Materialia上。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964542100001X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对于UFG IF钢,TEM原位压缩应变表明,晶粒内部的位错向晶界移动并被吸收而没有堆积。这导致在低于宏观屈服的应力水平下位错密度显著降低。UFG IF钢中的TEM原位应变在宏观屈服后捕获为爆裂状变形,这可能是应力应变曲线上屈服下降和不连续屈服的基本步骤。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1.IF钢在室温下的单轴拉伸试验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2.IF钢,纯Al和Ni-40Co合金的Hall-Petch关系图。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3.CG和UFG IF钢的SEM-EBSD(IQ)图和相应的反极图(IPF)图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4.数字图像相关性测量与UFG IF钢的单轴拉伸测试相结合。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5.UFG IF钢在1%应变拉伸变形之前和(b)之后以及(c)局部拉伸应变为15%的颈缩区域的暗场LAADF-STEM图像。通过拉伸变形,晶粒内部的平均位错密度从(a)降低到(b)。(c)中晶粒内部的平均位错密度高于(b)中。如图4(b)中的箭头所示,从颈缩区域之外的区域拾取具有1%拉伸应变的变形试样。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6. 数字图像相关性测量与CG IF钢的单轴拉伸测试相结合。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7.明场LAADF-STEM图像显示了CG IF钢中具有不同应变的位错结构。(a)在拉伸变形之前,(b)在拉伸变形之后为1%的局部应变区域,以及(c)在拉伸断裂之后为43%的局部应变区域。图6(b)和(c)分别表示了拉伸试样中TEM试样(b)和(c)的位置。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8.IF钢的X射线衍射结果。


块状UFG IF钢的TEM观察表明,在1%拉伸应变后,晶粒内部的位错密度降低,晶界处的对比度模糊,表明在晶界处有位错吸收。在CG IF钢中,由于屈服点处的晶粒内部存在足够的移动位错(既存的位错和通过Frank-Read源成核的位错),导致较低的屈服应力和连续屈服。基于Orowan模型和Johnston-Gilman模型的组合,UFG IF钢的屈服和不连续屈服可归因于位错密度的转变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9.压缩测试之前(a)和之后(b)的微柱1的TEM图像。  (c)微型支柱1包含六种晶粒,并用阿拉伯数字标记。  (d)通过TEM原位微柱压缩试验获得的载荷-位移曲线。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10.TEM显微照片显示了微柱1的TEM原位压缩测试过程中晶粒内部的位错运动以及随后在晶界处的湮灭。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11 在微柱1中对晶粒1进行原位压缩测试时,位错密度的转变。图像(a)至(e)分别对应于图9(d)的载荷-位移曲线上的位置a-e。通过(a)上的虚线在封闭区域中测量位错密度。(f)位错密度与压缩载荷的关系。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12.原位压缩试验之前(a)和之后(b)的微柱2的LAADF-STEM图像,(c)在压缩试验中,位移随时间(蓝色)和相应负载(黑色)的变化而变化,(d)微型支柱2的荷载-位移曲线。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13. LAADF-STEM图像恰好是在负载下降之前(a)和之后(b)捕获的,该负载下降对应于图12(d)中的负载-位移曲线上的点1和2。黄色箭头显示了在负荷下降过程中产生的位错,表明晶粒3中存在一定的塑性应变。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14.载荷下降后由微柱的重新加载引起的晶界位错的动态成核。(a)至(d)分别对应于图12(d)中的载荷-位移曲线上的位置a至d。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15.示意图显示了在拉伸变形过程中UFG IF钢(红色)和CG IF钢(蓝色)中的位错结构的转变。  CG IF钢表现出典型的连续屈服,且位错密度ρ单调增加,而UFG IF钢由于其明显的演化行为而出现了额外的硬化和屈服下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