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现任领导简介
2025-03-19 11:13:14 作者:本网发布 来源: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分享至: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经民政部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成立于1979年11月,现有会员7054人,单位会员287个。

学会设有6个工作委员会,25个专业委员会,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上海、辽宁等15个省市均有地方腐蚀学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领导简介

荣誉理事长:

陈光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七、八届理事长,国防科工局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七二五所副总工程师,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长期从事腐蚀与防护研究,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发明专利多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海军装备和民用设施的防腐保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军事效益。

科研上取得的成就:制定牺牲阳极国家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用港工设施阴极保护,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辽阳石油化纤厂地下管网保护,获石化部二等奖;海滨电厂腐蚀防护获山东省二等奖;电解海水制氯防污研究获船舶总公司二等奖;开创城市地铁防杂散电流腐蚀研究等。并主持“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国家重点试验室”工作。

侯保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我国海洋腐蚀与防护学科带头人。历任山东省第九届、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一届山东省人大代表,海洋防腐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全球腐蚀调查中国区主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数十项,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获授专利近百项。

主持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腐蚀状况及控制战略研究”,编写了《中国腐蚀成本》一书,出版了包含32本专著的《中国腐蚀状况及控制战略研究丛书》。

建立了海洋腐蚀与防护理论体系,开发了海洋浪花飞溅区包覆防腐、大气区异型钢结构包覆防腐、钢筋混凝土防腐等防腐蚀新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在港口码头、跨海大桥、采油平台、海上风电、卫星发射塔等诸多关键设施,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统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固体力学专家,我国材料基因组工程、材料信息学和力学信息学的推动者,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材料学会材料基因组工程分会首任主任。

曾任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方氏冠名教授,国际断裂学会副主席,远东及大洋洲断裂学会副主席。获香港裘槎高级研究学者奖、美国ASM International Fellow奖、国际断裂学会Fellow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在国际和国内大力推动材料信息学并首提“力学信息学”新概念;倡导融合专家知识的数据驱动新材料发现,材料正向设计和逆向设计相结合的新理念;呼吁发展以数据为中枢,向上支撑新材料研发和创新,向下加快产业制造生产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新模式。

左禹,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局部腐蚀机理、电化学测试及表面保护技术;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撑计划、国防基础及配套等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被 SCI 或 EI 收录 180 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14 项。

先后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监事长、荣誉理事长、中国工业防腐蚀协会副会长、国际腐蚀理事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材部专家评审组专家、教育部第五、六届科技委委员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及兰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表面技术”、“Surface andCoatings Technology”等期刊编委等学术职务。

宫声凯,航空发动机高温金属结构材料与热障涂层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金属学会高温材料分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用金属间化合物基单晶合金、单晶叶片和热障涂层材料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带领团队研发出新型高承温低密度Ni3Al基单晶合金和超气冷单晶叶片,支撑我国新一代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制;研发出长寿命和超高温热障涂层材料技术和新型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涂层设备,支撑生产单位实现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热障涂层的批量应用,研究成果作为主要申报内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发表论文近30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件。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国防)973项目课题负责人4项。

乔利杰,北京科技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863”主题项目首席专家,第四届“973”材料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曾任腐蚀与防护中心主任、 “Anti-corrosion Methods and Materials”主编、《材料保护》副主编。主要从事材料失效分析、应力腐蚀、氢脆、性能表征、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

王福会,东北大学教授,原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九、十届理事长、国际高温腐蚀与防护系列会议的顾问委员,《NATURE: MATERIALS DEGREDATION》副主编,《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主编,《ANTI-CORROSION METHODS & MATERIALS》等3的国际杂志编委。

长期专注于高温腐蚀与防护的科研工作,开辟了“纳米材料化学稳定性”和“固态盐、水蒸气协同作用中温腐蚀”的新方向,带领的团队发展的CoNiCrAlYHfSi涂层、金属复合搪瓷涂层、耐高温自修复涂料、化学键合重防腐涂料等成功应用于几个国防重大型号工程上。发表SCI收录论文400余篇,100多项发明专利。

最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4项科研项目资助,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863重大项目1项。

党委书记 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