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成教授专著《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入选2023年“丝路书香工程”
2023-10-26 16:22:37
作者:材料学网 来源:材料学网
分享至:
近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之际,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2023年“丝路书香工程”公示名单。此次共有361本图书入选该项目,绝大多数图书为关于思想、历史、党建、科普、科技发展史等方面的著作,科技类著作只有3本,即吴文俊院士的著作《Steiner问题——分角线相等的三角形:初等几何机器证明问题》、郭柏灵院士为第一著者的《可压缩量子流体力学方程及其数学理论》,以及张福成教授为第一著者的《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为钢铁材料类专著唯一入选科技图书。
《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一书是由钢铁冶金专家张福成教授团队撰写的一部高水平学术著作。作者以其研究团队多年来关于贝氏体钢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亚结构、稳定性、相变及其对贝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全面总结了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与残余奥氏体的成分、数量、尺寸、形态和亚结构的关系,并分析了其对铁路轨道、轴承、车轮等重要零部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而形成了贝氏体钢获得稳定力学性能的基础理论和控制技术,是一部高水平的科技著作。该书对钢铁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必将在推动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该书即将译为乌尔都语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乌尔都语主要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使用语言,使用人口约1亿。
该书著者张福成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北理工大学校长、冶金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钢铁实验室执行主任,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钢铁》杂志副主编。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铁路轨道用钢领域,针对我国铁路发展不同时期亟需的关键钢铁材料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作为第一完成人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和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各1次。他带领团队发表学术论文460多篇,SCI引用5000多次,H37;出版著作4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80多件。
“丝路书香工程”是中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项目,于2014年12月5日正式获得中宣部批准立项,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优先对国内出版单位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重要出版机构签署出版协议、原语种为中文的翻译出版项目给予重点资助,重视实现外文版的出版发行。同时,该项目还重点支持由海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翻译出版和写作的项目。自2015年启动,该项目立项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语言为主。实施“丝路书香工程”,旨在加快推动中国精品图书、汉语教材在丝路国家出版发行,搭建我国对丝路国家的图书版权贸易平台、出版信息资讯平台,形成与丝路国家新闻出版资源互联互通、内容共同发掘、渠道共享共用的发展格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